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开启左侧

歐元頭部成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5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ww.y2cn.com
多單進場卡位與空單回補跡象.多頭主力會不會拉起來解套?壓力在這三條綠線.
080815.JPG
080815A.JPG
发表于 2008-8-15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8-16 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歐元進入多方成本區,留意日線震盪反彈
1.4710以下,到1.4605之間,往下分批補空單,只留長線空頭基本部位,預計休息一至三週,有更低就留給別人賺,週末愉快。
080815B.JPG
发表于 2008-8-16 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末愉快!
发表于 2008-8-16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子要顶
发表于 2008-8-17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homaschen 于 2008-8-10 12:28 发表
紫色線區域為短線重壓區,既然向下跌破楔型,宣告殺多開始。反彈回不到型態中,沒有止跌機會。型態目標至少下探1.49。正在下跌何必去想它何處何時反彈,除非是V型反轉,否則都會有止跌訊號出現,沒有止跌訊號之前, ...

大家好  T兄好 論述精闢
個人有幾點請教T兄
1, 主力叫價原理四手黑盤 ---高檔案連續四根收盤價創低 ….. 暗示起跌點以上就是頭部…..
是否應考慮四手黑盤 力道 位階 形態
2 ,T兄 在 08,08,05 日k 提出主控棒線 是否在定義上在 08,08,08 日k 較好

上述----個人看法 純討論
发表于 2008-8-17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分析得好
 楼主| 发表于 2008-8-17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ancamus 于 2008-8-17 08:53 发表

大家好  T兄好 論述精闢
個人有幾點請教T兄
1, 主力叫價原理四手黑盤 ---高檔案連續四根收盤價創低 ….. 暗示起跌點以上就是頭部…..
是否應考慮四手黑盤 力道 位階 形態
2 ,T兄 在 08,08,05 日k 提出主控棒線 ...


1.是否應考慮四手黑盤 力道 位階 形態?是,魔鬼都在細節裡,有人以教學為業,我不說的太詳細,要留口飯給別人。
2.主控棒線有其構成要件,只要符合都可稱之主控棒線。

八月五日向下破檔;八月六日反彈失敗殺多;八月七日二度反彈失敗再殺多;八月八日多頭潰敗;其後兩日連續創低空方掃蕩成功。八月四日到八月十二日所下跌的價位,成為空方領域,反彈克服不了0.66-0.5-0.33這三個位置,對長線多頭來說都是枉然,視為多頭逃命,所以如果放空在八月八號之前的單,只要不隨便在低檔亂加碼,整體資金控管得宜,幾乎不可能賠錢。

[ 本帖最后由 thomaschen 于 2008-8-17 11:28 编辑 ]
080816.JPG
发表于 2008-8-17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homaschen 于 2008-8-17 11:07 发表


1.是否應考慮四手黑盤 力道 位階 形態?是,魔鬼都在細節裡,有人以教學為業,我不說的太詳細,要留口飯給別人。
2.主控棒線有其構成要件,只要符合都可稱之主控棒線。

八月五日向下破檔;八月六日反彈失敗殺 ...

大家好  T兄好 感謝回應討論
T兄言
主控棒線有其構成要件,只要符合都可稱之主控棒線。
但在 08,08,05 日k並不符合構成要件 甚感困惑 可否闡述
08,08,05 日k為主控棒線之因 當然隨兄隨緣
感謝
 楼主| 发表于 2008-8-19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嚴格來說從1.49以下已經進入盤跌走勢,多方已經有買盤分批進場,回到1.4710-1.4605為前一次多方拉抬之前的回測低點與軋空低點,多頭主力的原始成本價區,站在空方思考,也許1.4605-1.4710不是最低,但是空頭已經跌的不痛快,面對盤跌走勢就是減碼空單,先確保獲利。假設有兩口1.5500的空單,回補一口在1.4700,剩下的一口空單成本價立即變成1.6300,整體資金風險幾乎降到零,即使再跌,也還有一口空單,最壞狀況就是少賺一些錢而已。

但是空單絕不可以全部出場,一來預防看錯行情續跌,二來卡住自己不做逆勢多單,有一口空單在手就不會有多方思考,亂搶多單,用策略彌補人性弱點。
080819.JPG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Mobile Version|Archiver|关于我们 About Us|联系我们 Contact Us|Y2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GMT+8, 2025-8-6 02:53 , Processed in 0.03821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7.2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