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开启左侧

金汇金---2008世纪大时代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0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ww.y2cn.com
周一看盘:
上周五美国公布10月非农就业人数-24万,差于预期,美元受压,但还未打破三角形区域。今天数据不多,技术上,美指86.10---84.50之间寻方向。

欧元:1.3020---1.2680之间,高沽低揸。

英镑:1.6000---1.5600之间,高沽低揸。

伦敦金:760.00---726.00之间,高沽低揸。
永远相信远方,永远相信梦想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0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口伐美元:一场没有方向的战争
 由美国次按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殃及全球,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之弊端已充分暴露。

  在英法倡议下,包括中国在内的20国集团将于11月15日在华盛顿召开峰会,讨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等重大问题。此次会议上,欧盟提出的“重建设布林顿森林体系”主张能否实现,国际货币体系是否会因此发生重大变革,作为世界头号发展中国家,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中国在这次峰会中将发挥怎样的作用,皆为全球关注。

  就此话题,本报近日相继采访了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金融市场室主任曹红辉博士、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梁猛博士、中国银行发展战略部博士后工作站李建军博士。

  他们中的多数认为,经过危机冲击,美元霸权会受到削弱,但其中心货币地位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仍无法被取代,因此,不能对全球峰会的结果抱以太多希望。在曹远征看来,峰会能解决两个问题就算不错了:一是对美元发行有所约束,二是促使各国加强金融监管及彼此的协调合作。

  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面,团结发展中国家共同扩大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的话语权,并联合欧盟、日本共同推动IMF改革,是当务之急。

  美元本位之弊

  《21世纪》:此次全球金融危机暴露出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哪些弊端?

  李建军:美元本位的缺陷,首先表现为信用本位货币体系的固有缺陷。由于没有黄金本位的自我调节机制,信用本位完全可以实现用纸换产品的目的,而任何纸币本位都具有滥发的潜在问题,这样就产生了信用本位自我扩张的内在缺陷。由于美元本位实质上是一种信用本位形式,自然存在上述问题。目前世界经济贸易不平衡和美元流动性过剩、美元贬值都与此有极大的关系。

  第二,美元本位造成世界经济不稳定。自从美元本位以后,世界范围内的各种金融危机此起彼伏。比如,石油危机、债务危机、东南亚危机和次贷危机。这是美元缺乏国际制度监管所导致的。

  另外,美国的消费经济和负债经济模式,诱导了美元滥发。这对于本来就是信用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无疑火上浇油。

  曹远征:这实际上是一个“特里芬悖论”问题。

  二战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下,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但这一体系有致命缺点,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将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两个要求互相矛盾,是一个悖论。
永远相信远方,永远相信梦想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0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次债危机、美元泛滥,与美国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对金融衍生品缺乏监管有关,但问题的背后则是特里芬难题。无论哪个国家的货币成为世界或地区的主要结算与储备货币,都不得不承受大量的贸易逆差。为平抑这种逆差,一是扩大资本输出,另外一种手段就是大印钞票。

  《21世纪》:如何克服美元本位带来的上述问题?

  曹远征:理论上还没有什么好办法,特里芬难题仍是个无解的谜。

  李建军:要克服美元本位的危机,首先应明确,回到黄金本位固然会克服货币滥发和贸易失衡问题,但那也会限制世界贸易发展,难以适应当今全球经济扩张的格局。

  因此,信用本位仍然是首选。既然如此,如何约束信用货币就成了唯一需要面对的问题。第一,应打破美元霸权,比如用其他信用货币对美元予以限制。如果国际货币体系中有了更多选择,就相当于对美元进行了市场约束。由于市场只会选择强势货币作为储备货币,因此美元的肆意贬值会得到遏制。

  第二,加以制度约束,用制度实现监管。如对美元的规模、美国政府的预算赤字等加以约束和监督。尽管制度约束不易实现,且需要各国协调一致,各国一致行动的动力还是存在的。如果各国能够要求美国加强美元监管,严格约束美元,否则在美元贬值时,一致弃用美元,选择其他货币或SDR(Special Drawing Rights,特别提款权),那么对美元的约束力就会显示出效力来。

  美元本位中短期不会改变

  《21世纪》:欧盟提出要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并已推动美国主持召开全球峰会商讨此事,你预计美元本位的货币体系是否会发生根本变化?

  李建军:从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上看,每一次重大的变革都不是处在体系核心地位的国家主动提出来的。早在金本位制下,英国由于具有统治世界的强大力量而处在当时的世界经济贸易的核心地位,拥有国际货币的实际控制权。不过随着世界经济危机和接连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其实力逐渐衰落,不得已在二战后拱手让出了国际货币的主导和控制权。

  尽管战后布雷顿体系的解体是由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的,但时境清楚的表明,美国的做法更是在自救而不是改革,这是其一。其二,货币体系的变革必须存在强大的外力,足以动摇体系的根基。19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各国“以邻为壑”的经济政策,都促使各国希望建立能够协调和管理世界经济新秩序的新的世界经济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也一样,如果不是出现黄金-美元危机,就不会促成其瓦解。由于国际货币体系的目的是稳定世界经济秩序,为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提供便利,因此变革具有内在的惰性。

  曹远征:关键的问题是,拿掉美元的中心货币地位,谁又能替代呢?国际货币体系好比一座大房子,在新房子尚未盖起前,拆掉旧房子后大家住哪呢?因此目前的改革也只能是对旧房子的修修补补,不可能有大的突破。
永远相信远方,永远相信梦想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0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21世纪》:美国次债危机引起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造成很大影响,目前是不是一个推动变革的好时机?

  李建军:此次蔓延全球的危机,使欧盟和发展中国家形成了巨大的利益交集,要求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力量空前加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曹远征:目前只能说存在这样一个机会,但问题是,要变更中心货币,首先一条是要能承受巨大的贸易逆差,目前除了美国,还有哪个经济体可以承担起这种责任?此外,从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看,目前美元占65%,欧元只占10%,日元比例更低,欧元与日元都不足以替代美元。

  李建军:是的。尽管目前世界各国具有强烈的改革方案,目标一致,但各国的算盘却不尽相同。欧盟具有了和美元抗衡的统一货币,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势力范围圈;新兴国家则更多的期望尽早摆脱金融动荡对经济的冲击和保证货币和外汇安全,相比而言,货币国际化的经验非常不足;美国尽管同意召开全球峰会改革货币体系,但如何让美国经济尽快在世界帮助或分担损失下得以恢复才是真实目的,其改革愿望并不强烈。

  在这种条件下,我们不能对会议成果或货币体系改革进展抱太大希望。我个人认为,利用此机会给美元予以约束,扩大各国特别是新兴国家的话语权,是比较可行和实际的。如果期望太多,或要求美国做更多的让步,反而会让这次改革限于纠缠,无疾而终。

  曹远征:这点我同意,我想峰会能在两方面取得突破已经很不错了:一是对美国货币发行有所约束,二是通过IMF促使各国加强对自身金融机构的监管,并促进各国间的协调和配合,实现一定程度的信息共享,提高发展中国家的投票权,并在货币政策等方面加强协调合作等。

  《21世纪》:有专家提出,未来的国际金融体系应该是多元的和多层次的,最终将形成亚、欧、美三大货币竞争并合作的局面。对此你们如何看?

  曹红辉:长期而言,国际金融体系应该是美元、欧元和亚洲关键货币并存的格局。但短期内,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美元仍将是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货币。在美国实际上取消了稳定全球汇率体系义务的条件下,这成为国际金融体系不稳定的重要诱因。对美元的发行加以有效约束,是目前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关键。

  李建军:蒙代尔早就提出未来世界货币会形成亚元、欧元、美元的“稳定三岛”,这是很有可能的。目前,美元和欧元已经形成了竞争的态势,美元霸权实则正被削弱。尽管未来不一定出现亚元,但日元、人民币甚至卢布都可能成为世界货币的一极,南美货币联盟也可能出现,货币多极化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梁猛:我个人认为很难形成亚、欧、美三大货币竞争的局面,短期内合作的可能性也很小。但放眼世界各国和地区的货币,目前还没有哪一个能够与美元相抗衡。只有当出现了一个比美国还要强大的经济体,这个局面才有可能改变。

  中国的选择:人民币首先成为区域货币
永远相信远方,永远相信梦想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0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21世纪》:对于中国,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人民币自身尚未实现自由兑换,谋求国际货币的地位不现实,因此中国在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发挥不了多大作用,当务之急是保持自身经济稳定;另一种认为,中国应抓住话语权扩大的时机积极发挥作用,提出自己的改革主张。你赞成哪种观点?

  李建军:如果不是美国次贷危机造成世界性经济危机,很难想象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盟和发展中国家能形成如此巨大的利益交集,要求改革国际货币体系。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我们应借助欧盟的杠杆力量,实现自己的目标。

  曹红辉:目前是推行人民币国际化、区域化的绝好时机。应该利用危机造成的全球信用萎缩,增强人民币的国际信用和认同感,为人民币自由兑换和资本项目完全开放后的全面区域化和国际化创造条件。

  李建军:人民币区域化应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长远战略。可以首先在贸易结算中扩大使用的范围,成为计价和结算的中心货币之一。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贸易国之一,应该有能力要求贸易伙伴使用人民币结算。这一过程可先从周边的两国间贸易做起。时机成熟后逐渐推广,实现人民币区域化。

  《21世纪》:中国具体可采取哪些措施使人民币尽快成为区域货币?在此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人民币与日元的竞争关系?二者竞争的结果,是否最终会促使亚元诞生?

  梁猛:人民币现在就具有与日元竞争的实力。人民币成为区域货币要解决几个问题:一,允许国内企业向境外直接支付人民币;二是允许国外企业和个人用人民币直接支付债务;三是解决出口收回人民币的出口退税问题;四是银行系统支持人民币作为计价和结算货币。

  曹红辉:人民币成为亚洲区域内的关键货币是完全可能的。当前,可通过鼓励在亚洲区域内贸易中采用人民币进行计价,并支持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货币互换,从而扩大人民币在区域内的使用范围和流通领域,加快人民币区域化所必须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如跨境的支付结算系统等,允许部分在华外资工商企业发行公司债券,将资金用于境内投资,减少外币的债券发行和银行信贷等。

  未来30到50年,作为区域内的关键货币人民币与某种形式的“亚元”将可能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应该成为中国的国家战略。

  李建军:在东亚,日元的确是与人民币竞争的重要货币,且日元国际化已有一些经验。目前看,尽管有关亚元的讨论很多,但并没有操作性。货币是一国主权的表征,除非政治上实现互信,否则以放弃货币主权为特征的亚元协议是不会出现的。

  曹远征:需要注意的是,人民币成为区域货币同样面临“特里芬难题”,即中国将不得不承受大量对亚洲国家的贸易逆差,要做到这一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须由出口和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导向转变,并由原来的资本净流入大国向一个资本输出大国转变。

  《21世纪》:目前不少专家提出中国应加强在I
永远相信远方,永远相信梦想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0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MF中的话语权,并推动IMF在国际金融体系稳定和协调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你觉得全球峰会是否会推动IMF朝着此方向迈出重大一步?中国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推动这方面的改革?

  李建军:这是一个非常务实的建议。不过我认为,要把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增加话语权。中国应该像在其他国际组织中一样,成为发展中国家中的领导者,协调共同利益,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发挥集聚效应,实现自我利益最大化。

  同时应清楚认识到,目前中国在IMF的话语权仅为4%左右,发展中国家整体在42%左右,而美国就有17%左右的投票权,具有一票否决权。因而期望任何独立主权国家获得投票权的大幅提升并不现实。

  曹红辉:提高发展中国家在IMF中的话语权非常必要和迫切,也是长期以来我们争取的目标之一。但现在的关键应该不仅局限于此,如前面李博士所言,因为美国实际上拥有否决全球其它国家所有意见的能力和权力,因而必须将这点作为主要目标。如何对其形成约束,避免其未来滥发货币的行为,是当前各国面临的最大挑战。

  这必然要经过危机的冲击和激烈的较量后才可能实现。目前欧洲已主动站在前面了,亚洲国家应予以更积极的配合和支持。

  如何对IMF进行改造,针对主要发达国家多次暴露出的核心问题,完善和建立国际金融制度,建立更加透明的金融市场监管机制应该成为当前的主要工作目标。

  梁猛:没错,比起提高话语权而言,加强IMF在国际金融体系稳定和协调方面的作用更具有操作性。IMF确实应该加强对发达国家的监测,提高风险识别和预警的能力。
永远相信远方,永远相信梦想
发表于 2008-11-10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h: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1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周二看盘:
今早美指和欧元240分钟图都试图突破三角形,但还未有效突破。今天数据不多,技术上,美指若能站稳86.00楼上可看高一线。

欧元:预计波幅1.2930---1.2460之间,逢高卖空。

英镑:预计波幅1.5920---1.5270之间,逢高卖空。

伦敦金:预计波幅755.00---705.00之间,逢高卖空。
永远相信远方,永远相信梦想
发表于 2008-11-11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1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美/瑞已升破前期高位,偶1.1791买一手,侄孙摆1.1700。
永远相信远方,永远相信梦想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Mobile Version|Archiver|关于我们 About Us|联系我们 Contact Us|Y2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GMT+8, 2025-8-3 02:14 , Processed in 0.03671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7.2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