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背景知识二,
美元与英镑一样,都是债务货币。
市场上直接流通的美元,与间接流通的美国政府债券,在本质上是一回事。
美国的长期利率,则根据美国国债的长期利率确定。
美国没有政府控制的中央银行,美联储是私有股份银行,在美国充当中央银行的角色。
相关操作是:
美国政府制定预算,国会讨论通过。当政府收支不平衡,产生赤字时,有国会确认通过发行美国政府国债。
发行的国债,交由公开市场拍卖,如果卖不出去,则有美联储收购(美联储以此作为收入),增发货币(负债)—— 美元。
平时视货币流通量增加的需要以及降低长期利率水平(美国大量金融衍生品交易模型都限定长期利率在8.5%以下,一旦击穿,将不是这次金融危机的水平了,有可能导致全面崩溃),印发美元纸币到市场上回购一定数量的国债。
调节货币供应量与长期利率的水平。
假定美国消除了国债,则美元也不存在了。因此,美国国债永远不会消除,总是用新的,偿还旧的。而且,还会越来越多。
现阶段,由于世界货币体制,在废除了金本位以后,本质上属于美元本位制
现在运行的体制,也确定了美元的信誉在危机中高于其它货币,是这个阶段资产/资本避险的首选货币/资产。
当美国长期国债利率大幅下降到很低的时候,资本将选择黄金这类具有更高信誉的物品(没有利率增益)作为危机中避险的需求。
此外,
美国利用这个“美元本位制”的地位,可以视是否对自己有利,用美元现金,或者美国国债,来支付需要的东西。欧元与其它主要货币,尽管是次要结算货币,但是却无法做到这一点。
美元现金与美国国债,都是美国的国债,但是,由于前者在市场上直接流通,后者只能在一定范围内间接流通。如果用美国国债来支付,就可以限制大量美元持有者的战略投资能力,也便于美国长久控制世界范围内主要生产资料价格的市场定价权。
后者,比如:
美国大量发行国债,从而增加货币供应量,会造成美元供需关系朝向“供”过于“求”的方向发展。为了消除这种不利因素,以便于与其它货币竞争,抬高世界商品的价格(绝大部分以美元定价),从而增加美元的需求量。定量核算的一个例子: 原油以美元定价,世界消耗量,每天大约8000多万计量桶,增加10美元一个计量桶,每年世界就增加了大约2500—— 3000亿美元的流通需求。流通速度慢,对货币的供应量就要求大。
4月份,将在英国召开第二次“G20”,“北方三边”中欧美,以及“南北”(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都将直接对锋。尽管不期待将最终削弱“美元本位制”,但是,很可能有好戏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