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苏志恒:表里不一 市场根基动摇
2009年08月21日 08:09 苏志恒查看评论
最近一周听得最多的, 便是欧,美,日,澳, 德, 法等央行和金融界人士, 一面齐声高呼经济终于成功走出衰退, 不少投行名分析员更说经济「V形反弹」都没有问题, 但一面却说第二波风暴随时来袭, 其实, 各国央行已成功制造「数据性复苏」,但他们总不肯直截了当承认实体经济根本仍未正式复苏, 而且还有冲击接踵而来, 本栏两周前指出「股汇格局有「引「羊」入局之势, 投资者宜步步为营, 不要成为肥美羔羊被大户宰杀, 笔者在上周也说过「名门高盛高级投资策略员科恩认为, 美国股市已经步入牛市, …最近不少大行纷纷在市况火热时上调各大股指和成份股目标价, 他们同时大幅唱好往往可能是反向指标,不消数日美亚股市便大幅调整!」
言犹在耳, 环球股市便在上周五开始大泻, 周一日本出现首次季度增长全无刺激作用, 更被人利用为作高位大逆转之机会, 市场言论顿时360度逆转, 只是一晚之间, 可能同一班人又会跑出来说, “噢, 对不起, 现在看来, 经济或会再次转坏了!」这就是近代金融业之缩影, 人心飘忽有如风中一叶, 国债或银行已不是信心的保证, 专业金融机构更往往为求业绩, 更不顾一切, 沦为盲目不仁之销售机器, 另一些新一代的金融从业员只顾高薪花红, 滥用专业资格赋与之权力, 因利成便, 忘记了纪律, 规则, 专业操守和客户利益, 也间接助长衍生工具泛滥, 导致是金融风暴涉及层面之广, 一时无两, 若现在欧美各国政府口里说着的「重整金融秩序」, 倒头来却只是进一步加紧操控市场, 进一步「锄弱扶强」, 摊薄私人财富, 催发更多泡沫和震荡, 环球金融经济便一定走上世纪「大萧条」之不归路, 也许现在说这个, 会有危言耸听, 语不惊人死不休之感, 但只需静心一想, 实值得发人深省!
其实于1981年, 当里根总统签署7500亿美元刺激计划, 成功启动了1982-1989近代最成功的高新科技革命增长期, 不单结束美国的严重经济衰退, 还为90年代之大牛市奠下基础, 但现在奥巴马的刺激计划也许不能同日而喻了, 主要原因也是以前提过的, 就是美国的底子已今非昔比, 美国的债市和经济的主导权已在某程度上依赖他国, 况且「再生能源」经过10多年的发展, 数以百亿计之投入, 离普遍应用阶段仍有一段很长路要行, 更重要是涉及石油等传统能源巨贾之庞大利益, 各国政府根本不能贯彻实行「再生能源」和其它环保大计, 还会造成过度投资和浪费等危险, 而唯一成熟和低成本之核发电却被政客胡乱反对, 所以要用「再生能源」为带动高科技投资, 刺激经济未必能在5-10年之内有所成效, 不能抱太大期望!
只要我们环顾世界, 中, 日, 美, 欧CPI仍是一落千丈, 爱尔兰-5.9%, 泰国-4.4%, 台湾-2.3%, 马来西亚-1.4%, 比利时-1.7%, 西班牙-1.4%, 瑞士-1.2%, 法国-0.7%, 德国-0.6%, 加拿大都有-0.3%之通缩(近50年低位), 人们仍是不明白一点是, 无可否认, 央行疯狂印钞票会引发通胀, 但这是在一般正常环境下, 在当前金融经济出现「断层」之情况下, 一日未「收补」这「断层」, 资产价格可飞升窜动, 但需求, 增长和一般价格不一定会上升的, 问题是银行与顾客之行为也已改变, 有资格借钱的私人或企业, 在收缩或面对成本上涨而不想借, 而需要或极度需要借贷的, 却没有资格而银行根本也不愿借, 如各国政府真的急不及待的加息, 或稍有「意图」真正收紧银根, 减少或停止任何援助, 肯定会令弱不禁风之需求或所谓之「嫩芽」立时崩泻!
当前金融市场「波动率」大增之原因, 主要是因为这次升浪基于金融市场里「虚无缥缈」之东西, 但实体经济则缺乏「实质」之铁证, 市场情绪变化有如潮汐起落, 一直以来, 一般人及主流媒体总以股市作为金融危机为中心, 股市暴泻便是金融危机, 股市回升便是代表雨过天晴, 却莫视了实体经济和债市及其它资产市场同是紧紧相扣, 特别是债市隐藏之危机, 才是风暴重头戏, 这也是笔者一直警惕第二轮风险升温随时杀到, 而美元也可藉此受惠, 重演去年一幕之大反弹!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