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开启左侧

外汇操作策略及分析(4月29日)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9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用自信、自律、赢家心态掌控市场
 楼主| 发表于 2010-4-29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校长,短期AU还会下到9130附近的机会吗?下周AU是不是还可能再升息哦.如果升息不是就要突破走高了吗 ...
ihgpw 发表于 2010-4-29 13:03



    我看不会再升息,应该要停停。 从周线看澳元在筑顶,破0.90的整数大关的话,中期跌势将开始。
用自信、自律、赢家心态掌控市场
发表于 2010-4-29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
发表于 2010-4-29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不会再升息,应该要停停。 从周线看澳元在筑顶,破0.90的整数大关的话,中期跌势将开始。
游枷利叶 发表于 2010-4-29 13:34



    谢谢校长的分析,也希望AU停停了.目前还有点单套在AU上呢.
发表于 2010-4-29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4-29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弱弱的问一下  什么是沙发?
发表于 2010-4-29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弱弱的问一下  什么是沙发?
fuxingyu 发表于 2010-4-29 14:07



    主帖下面第一个位置
 楼主| 发表于 2010-4-29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 校长, 我昨晚赌了一把,3130空欧, 这个, 该怎么处理好啊
assa 发表于 2010-4-29 13:50



    我看有机会解套
用自信、自律、赢家心态掌控市场
发表于 2010-4-29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0-4-29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IMF对亚洲经济过热风险提出警告
2010年4月29日 14:10

[世华财讯]IMF表示,资本流入等因素将推高亚洲资产价格并令该地区面临经济过热风险,亚洲国家应适时回归正常货币政策并采取升值等手段来应对通胀风险。

综合外电4月29日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下称IMF)29日警告称,亚洲经济存在过热风险,资本强劲流入将助涨通胀压力并带来破坏性泡沫风险。

IMF呼吁地区领袖在此次危机后回归“更为正常的”货币政策并增强利率灵活性以对抗流入其经济的投机资金。

IMF亚太部门主任辛赫(Anoop Singh)表示:“与地区其他经济体相似,就中国而言,其风险在于确保我们见到的资产流动繁荣不会像过去那样引发繁荣-萧条周期。”

IMF在其最新亚太展望报告中表示,经济增长前景更为良好以及与发达国家间息差不断扩大等因素“可能吸引更多资本进入亚洲地区。这可能导致某些经济体出现过热,并使它们在面对存在突然逆转风险的信贷与资产价格繁荣面前更为脆弱。”

IMF将其对2010年和2011年亚洲增长预测均提高至7.1%,上周(19日当周)IMF预测亚洲经济2010年将增6.9%,2011年将增7%。

不过IMF警告称,出口驱动型的亚洲经济在西方复苏慢于预期的情况面前仍显脆弱,亚洲各国政府应减少自身对出口的依赖并增加国内消费。IMF高级经济学家Olaf Unteroberdoerster指出:“必需采取提升服务业生产率及竞争力的改革措施。”

IMF还表示,亚洲决策者需防范由“流动性过剩”所致的资产及住房市场失衡加剧问题,对策之一是采用更为灵活的汇率。

IMF表示,“让汇率升值能够防止短期流入。若无更多的货币升值,消除货币供给影响这一压力仍将持续。”。不过IMF没有明确指向中国。

辛赫表示,仅借助货币升值仍无法恢复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间的经济平衡,中国及其他国家政府需减少家庭“预防性储蓄”及处于高位的企业储蓄,“这套措施不能被视为是建立在单个政策、即汇率政策上。”

上周,IMF表示人民币升值对于中国与世界经济而言均有“必要”,这表明IMF正就人民币问题向中国政府施加更多压力。自08年中期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实际一直挂钩于6.8水平上。

批评人士认为,这一汇率政策已使中国制造企业获得不公平的出口价格优势。
用自信、自律、赢家心态掌控市场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Mobile Version|Archiver|关于我们 About Us|联系我们 Contact Us|Y2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GMT+8, 2025-7-23 23:55 , Processed in 0.05315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7.2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