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7年7月开始,多年持续高速增长的东南亚经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在泰、印尼、日元和韩元等相继大幅贬值之后,香港曾为国际投机者的主要攻击目标。从1997年10月到1998年6月,他们利用汇市、股市和期市的互动规律,先后组织了3次狙击港币的投机活动。其中,第一次是1997年10月,国际投机着在泰国等金融市场牟取暴利后,开始进攻香港。他们采取佯攻汇市,主功股市的战略,大量借入、抛售港币,同时抛售成指股票,在恒指期货市场大量购入淡仓,迫使香港金融管理局提高利率。香港股市因利率上升不断走低,国际投机者在股票市场和恒指期货市场获得巨额利润。第二次是1998年1月,国际投机者乘印尼盾狂跌之机,再度大量抛售港币。香港金融管理局采取预先公布银行流动资金结构、主动降低同业拆借利率等措施,避免了股市的较大波动。第三次是1998年6月,国际投机者利用日圆汇率幅度下跌对香港经济所造成的不力影响,大力沽空港币。但由于这次进攻的规模较小,未能对香港市场造成大的冲击。
1998年夏秋之交,香港经济的内外压力加重,受美国股市回落、日圆汇率持续下跌、香港政府提高银行利息等方面的影响,香港的楼市、股市、上市公司的业绩大幅度下降。整个香港地区失业率上升,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于是,在1998年8月,国际投机者再次发动了对港币的新一轮大规模狙击。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