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开启左侧

2011-03-10 EUR 新手涂欧元 の 星期四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3-10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ww.y2cn.com
美智库:美国应从中澳经济关系中吸取教训


中国在经济领域对澳大利亚来说越来越重要,美国智库传统基金会中国问题专家认为,中澳经济关系不应该认为是对美国的威胁,而美国相反应该从中吸取教训。

综合媒体3月10日报道,正在美国进行访问的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称,澳大利亚和美国保持着紧密合作,包括共享资源等领域。她认为澳大利亚和美国需要继续合作来应对各种挑战,而亚太地区面临的主要现状则是中国的崛起。

但是,美国智库传统基金会(The Heritage Foundation)中国问题专家基金会专家史剑道(Derek Scissors)和洛曼(Walter Lohman)联合撰文,澄清这一观点。文章认为,中国的经济崛起为世界带来了很多好处,美国可以从中澳之间的经济关系发展中借鉴良多。


经济利益

文章称,中澳经济关系发展的速度和程度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从2001年至2010年,根据中方数据,中国整体的贸易总额戏剧性的提升了5.8倍,而中澳贸易总额则激增了9.8倍。澳大利亚对华出口从2001年的54亿美元猛增到了2010年的609亿美元。根据澳大利亚数据,中国目前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约占商品贸易的五分之一。同时,澳大利亚也对华保持着相当数额的贸易盈余。

澳大利亚铁矿是中澳这种经济关系的一个核心。在2010年,中国约花费800亿美元购买矿产资源,其中40%的资源来自于澳大利亚。铁资源约占据了澳大利亚对华出口额的一半。

此外,尽管投资数额并不是非常清楚,但是也是印象深刻的。中国累计对澳直接投资并不显著,但是当把股权投资包括在内之后,近些年的中国投资就值得引起关注。传统基金会的中国全球投资追踪服务监测到,从2005年至2010年,澳大利亚成为中国非债券投资最大目的地,约为340亿美元。这一数据可以说是欧洲世界的总和,甚至超过美国,尽管澳大利亚拥有相对较少的人口和较小的国内生产总值。

文章称,贸易和投资使澳大利亚能够共享中国快速发展所创造的财富,尽管这种财富一部分来源于中国的寻求,但同时也对澳大利亚25年的经济改革作出了贡献。


经济风险

同样,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同样也给澳大利亚带来风险。最显著的一点就是澳大利亚的商品依赖。铁资源和煤资源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出口产品,在其前十位的出口商品中,大多为日用品,仅有教育和旅游挤入这一行列。铁资源主导了澳大利亚对华贸易,而煤的出口价值则基本等同于其所有服务业出口的价值。

中国对化石燃料的需求将继续增加,而对金属的需求将可能减少。澳大利亚对华出口盈余或许将很快削减。尽管澳大利亚能够给中国提供一部分天然气,但是却面临着相当的竞争,截至目前已经损失了大量的订单。

在未来10年,中国对生活消费品的要求或许将增多,但是澳大利亚在这方面却处于劣势。澳大利亚经济目前越来越倾向于资源领域,即使资本和劳动力转向成品,运输费用也会令中国市场更多的选择日本和韩国,而非澳大利亚。

另外一个澳大利亚没有关注的问题可能是,中国似乎不可阻挡的上升状况或许将出现长时间的停滞。这种情况曾出现于澳大利亚第二大贸易合作伙伴日本的身上。

1991年的日本和2011年的中国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如出口规模、商品需求和长期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受到继续削减的人口的威胁,由于持续尝试短期刺激,资本回报率越来越低,同时,中国也面临严重的环境恶化,人力、资本、土地等所有的资源导致的经济回报意味着中国快速增长的终结。


美国学习之处

虽然中国的经济发展确实给国际市场带来了巨大影响,但是其确实为许多人带来了利益,而澳大利亚就是显著获利者之一。澳大利亚从中国获得的一些收益实际上也能继续被美国获得,例如,美国拥有比澳大利亚更多的天然气和煤矿资源,但是中国在美国资源领域的投资直至几个月之前都是不存在的。美国投资审核进程应该予以简化,应该从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核署处吸取经验。

此外,美国在亚洲的经济地位问题和中澳关系或者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没有很大的连接性,而主要取决于美国自身僵化的贸易政策。美韩贸易协定在失去3年的时机之后,最终得以达成是受欢迎的,现在,美国政府应该确保其最终获得审核通过,不要使美国在亚洲的贸易地位成为保护主义的人质。
菜鸟~~
 楼主| 发表于 2011-3-10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汇率战争结束了?
英国《金融时报》 史蒂夫•约翰逊

法国巴黎投资管理公司(BNP Paribas Investment Partners)宣称,由于日益攀升的食品价格通胀以及阿拉伯世界的民变浪潮,“汇率战争”已告终结。

巴西财长吉多•曼特加(Guido Mantega)去年9月宣称,随着世界各地的政府竞相贬值本币,以提升本国经济竞争力,世界已经陷入一场“全球汇率战争”。曼特加这番话令他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在随后的几个月,包括巴西、泰国和韩国在内的一系列新兴市场国家开始实行资本管制,为外国投资机构设置障碍,试图遏制有可能推高本币汇率的投资组合的流入。还有一些政府加大了市场干预力度,以期稳定汇市。

但法国巴黎投资管理公司认为,飙升的食品价格通胀,加之不满的民众新近表现出愿意反抗即使是看似根基牢固的政府,意味着政界人士正迅速改变做法。


该公司新兴市场债务部门首席投资官塞尔吉奥•特里戈•帕斯(Sergio Trigo Paz)表示:“对我们而言,汇率战争已经结束。如果你必须在本国发生民变与放开本币汇率、避免食品价格通胀之间做出选择,你会选择后者。”

“我认为,资本管制措施正在逐渐淡出。各央行将更乐于让本币升值。我们已转向看涨汇市。”

瑞银(UBS)新兴市场固定收益和外汇研究部门全球主管巴努•巴韦贾(Bhanu Baweja)上周发表了类似观点。他表示:“新兴市场货币已有所走强,而政策制定者对此也没有太多抱怨。”

“自曼特加提到汇率战争以来,大多数新兴市场货币都升值了3%-5%。这仍远不足以弥补能源及软性大宗商品20%-25%的涨幅,但总好过贬值10%。”

巴韦贾认为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巴西和智利等国家有可能允许本币升值。

而特里戈•帕斯则猜测,本轮阿拉伯危机甚至有可能蔓延到发达世界,尤其是国人正深受通胀和失业之苦的国家。他表示:“有可能明天就是欧洲。”
菜鸟~~
 楼主| 发表于 2011-3-10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不会发生金融危机?
英国《金融时报》 吉密欧  


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董事长肖钢对外界的一些说法表示不以为意,这些说法认为,过去两年中国在政府指令下信贷空前扩张,其结果是中国可能面对自己的银行业危机。

“外面有一些分析和估算,称未来几年内中国可能发生一场金融危机,”这位中国市值第三大银行的董事长在北京全国人大年会间隙表示。

“但我认为,银行业不良贷款大幅增加的几率很小。”

仅仅在过去两年,中国各银行就发放了大约15.7万亿元人民币(合2.667万亿美元)的贷款,而2008年的新增银行贷款仅为略高于4.5万亿元人民币。面对当时的全球经济危机,北京方面的回应是打开信贷闸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新增贷款中有很大一部分流入了房地产和地方政府基建项目。分析师——甚至中国一些银行业人士——表示,这种信贷狂潮加剧了通胀,而很多贷款将无法偿还。

肖钢承认,几乎可以肯定,中国各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会从目前不到1%的较低水平上升,但他表示,不会出现不良信贷大幅飙升的情况。

评级机构惠誉(Fitch)在去年6月和11月两次警告称,根据该机构对多数大型经济体进行的标准化风险评估,信贷激增的结果是:中国可能在未来三年内面对一场银行业危机。

肖钢表示,中国各银行迄今没有看到大量借款者陷入困境、无力偿还贷款的情况,同时他表示,对于中国政府能够在未来几年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抱有信心。

他表示,中国各银行近年对买房和买车的个人零售客户大幅增加放贷,也降低了银行业危机的风险。

“谁都知道中国人有还债的传统,而且只会借自己将来有能力偿还的金额,”肖钢表示。

亚洲金融危机之前,在韩国、台湾等经济体经历消费信贷繁荣期间,“文化上反感欠债”曾是一种常见的说辞,但在韩国和台湾,人们的借款习惯迅速发生了改变,导致不良贷款快速累积。

中国的上一场金融危机在10多年前达到顶峰,当时政府对国有的银行业进行了纾困和重组。此前在90年代中期发生了政府指令下的放贷狂潮,按照一些人的估算,那场放贷狂潮造成高达50%的不良贷款率。

中国政府已指示各银行今年减少放贷,自去年10月以来,还至少5次提高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肖钢表示,中行预计今年发放约6000亿元人民币新贷款,低于去年的大约6200亿元人民币,但这不太可能对利润造成重大影响,因为利率上升将提高贷款和债券的回报率。
菜鸟~~
发表于 2011-3-10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兔图表颜色挺好看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3-10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3-10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菜鸟~~
 楼主| 发表于 2011-3-10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2月突现近一年首度贸易逆差



路透北京3月10日电---中国海关周四公布,2月出现73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主因由于春节长假影响,导致出口增长步伐明显放缓.
这是自去年3月以来,中国又一次出现贸易逆差,当时为逆差72.4亿美元.这无疑将帮助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路透访问分析师原本预计2月为顺差49.5亿美元.

海关数据并显示,2月出口同比仅增长2.4%,远低于路透调查中值的26.2%;进口增长19.4%,亦低于预估的32.2%.

以下为市场人士的评论:

--国泰君安宏观分析师 王虎:

出口增幅下降太厉害了,出乎意料,可能跟国内经济放缓有关,四季度的政策紧缩对出口有一定影响.由于新兴市场出口目前也占一定比重,中东政治动乱也可能是一个因素.

另外从统计上看,1月数据偏高,国家领导人访美签定大量订单,也在一定程度到影响了2月出口.

我们原本预计2月贸易基本平衡,顺差约1亿美元,预计未来贸易逆差的局面会继续维持下去.

--上海证券宏观分析师 胡月晓:

2月份最大变化在于近一年来再次出现逆差,另外,进出口增速也明显下降.总体来说,2月份数据不令人乐观.

逆差出现,一方面是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保持增长、进口均价延续高位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在于出口增速的放缓.

这种情况说明,即使未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中国经济高额顺差的时期也已过去.

--高盛经济学家 宋宇和乔虹:

2月进出口数据看上去比较疲软,主要还是因为春节长假因素,最好还是和1月份强劲的贸易数字放在一起来看,这显示出贸易活动、尤其是出口,已经在春节之前抢先进行了.

我们认为贸易逆差可能只是因季节因素导致的暂时现象.春节後几周内,长假对出口的负面影响要大大超过进口,因为出口商更喜欢在节後延长假期.

--华融证券宏观分析师 肖波:

出口(增幅)下降那麽快出乎意料,下降可能除了与中国2月季节性因素有关之外,也说明了外部需求的下降.欧美经济受石油和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加息预期升温.

进口数据相对比较合理,接下来几个月进口环比增速预计还会继续回升,因为人民币升值预期较为强烈,进口增速可能恢复到15-20%.

下个月很可能还维持逆差的局面.


2月份中国出口的明显放缓与民工荒有很大关系.我们去下面调研发现今年的民工荒尤其严重,很多工厂基本上出了农历的正月才开工,也就是整个2月都基本没有开工.而往年基本上过了农历的正月十五就复工了.

从中国主要港口的出货量也可以看到出口有大幅下滑,各大港口的集装箱价格受此影响亦大幅下降.

但我们注意到今年1月出口的增量是很大,与工厂在1月份抢发货有关.所以我们认为应该将1月和2月的出口量合并看,才是更反映实际情况的数据.

我们认为中国的出口在3月会逐步恢复,而到了4月就应完全回到正常状态.

中国进口的增长一方面与大宗商品和能源价格的大幅上涨有关;另一方面我们相信政府出台了一些鼓励进口的政策,希望以进口的持续增长解决贸易失衡的问题,但具体对进口的量有多大影响尚无法测算.

我们认为贸易逆差是不会持续的,中国全年将仍保持贸易顺差,但顺差额将比去年有20-30%的下降,全年贸易顺差额预计为1,400-1,500亿美元左右.

--中信建投宏观经济分析师 胡艳妮:

1月进出口高增长是不可持续,但没想到降得这麽快.

2月是逆差,那3月可能还会是逆差,有基数原因,出口还是会比进口增幅慢一些.但3月的出口增幅会比2月有所回升.

2月大宗商品出口可能是负增长,1-2月分一般市场会合起来看,料3月出口同比会增长15-20%.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汪涛:

2月份的单月数据由于春节长假因素不太好解读,所以我们主要看1-2月数据.从头两月看来进出口增长还是比较健康的.我们此前也预期今年的进出口增长会因为外需疲软而放缓,这也是符合预期的.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闫伟:

进口数据符合预期,表明国内需求依然旺盛,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等进口持续强劲;同时,这亦反映出国内经济周期持续向上.出口方面,不需要过分担忧,还是比较平稳的,未来从数据上看还是会往上走一走.

就逆差情况而言,去年3月份也出现过这种情况,这跟季节性因素有关,亦是由于近期出口平稳而进口增长较快,不过预计未来逆差将不会持续.

--申银万国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李慧勇:

因为有节日因素的扰动,1-2月份结合起来更能反映全年的情况.

在全球经济略有回落,低基数效应消除等因素影响下,全年贸易增速趋势回落的.

1-2月累计来看,进出口20%以上增速的依然很高.这与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经济体的复苏也是相吻合的.

国内需求复苏,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进口持续增长.  


顺差变逆差需要高度重视.加快升值是很好的应对办法.不能因为顺差没了就觉得压力小了,升值需要综合考虑,不能只看经常项目的变化.更应从国内福利改善等角度考虑,加快升值步伐.今年应该从去年全年的3%升幅提高到5%,甚至更高.

--平安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孙方红:

从单月数据来看肯定是出乎意料的,季节因素肯定有影响,但从1-2月数据来看还不错.预计这个月的逆差是暂时性的,至少目前还不是转折点.

出口没有形成趋势性回落的理由,海外经济特别是美国市场表现还不错,从PMI的新订单来看增长也还好.进口增幅缩窄可能是因为国际商品价格高涨导致的,後期价格若继续上行还会抑制进口,但因为价格涨了,总额还是继续增长.

如果说出口回落和贸易逆差形成趋势,人民币升值步伐要放缓一些,但还是要等一等3月的数字.

--渤海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 杜征征:

跟市场预期差异很大,1月的市场预期是对进出口估低了,2月又估计多了,2月数据很异常,出口数据异常低,2月市场普遍预期是顺差,但实际上又是逆差.出口仅仅增长2.4%,料这与1月大量集中出口有关,属季节性因素.

未来进出口数据都会回升一点,投资增速和规模会往上走一些,进口还是会回升的,大宗商品在3月会有所回升,美国的消费数据连续7个月正增长,但增幅在下滑,这一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中国3月出口数据的回升.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左小蕾:

2月份受春节因素,出口增幅大减,进口增加较快,加之企业习惯在1月抢出口,因此出现逆差也很正常,通常来看一季度的贸易数据往往参考性大于依据性.

她认为,从国家战略看,目前也是鼓励进口,尽量减少顺差,预计未来顺差减少会成为一种常态,这对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亦有好处.

--渤海证券宏观分析师 李明亮:

和春节因素有一定关系.但是还是比较异常的.外贸数据波动一向比较大,所以很难从一个月的数据来推断全年走势.

趋势上看今年全年增速对比肯定是会回落的.

--西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王剑辉:

进口增长显着高于出口增长是符合我们的预期,但出口增幅是远远低于预期的,我们预计出口至少还是应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我们认为一方面是中国的春节在二月,另一方面欧美的需求受冬季恶劣气候的影响仍在延续,这些都影响了中国出口的增长.

我们认为贸易逆差将一直延续到今年二季度.中国政府应该是乐见贸易逆差保持一段时间的.现在中国出现贸易逆差既可缓解国际贸易不平衡的压力,也可以缓解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相关背景**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上周六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今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10%左右,坚持进出口并重,并逐步改善贸易不平衡状况.同时,利用外资保持增长,对外投资稳步扩大.


--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预计今年出口增幅不会很快,进口将快于出口.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与竞争力提高,从长远看人民币汇率是渐进升值的过程.

--中国商务部两会期间发布的新闻稿称,今年将推动出口稳定增长,继续控制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性)产品出口.积极扩大进口,并将拓宽粮食和棉花等大宗商品进口渠道,完善进口促进政策.

--中国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表示,要支持调整优化产品出口结构,通过税收政策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出口,通过政策措施促进机电等产品出口,大力增加进口,扩大国内需要的资源原材料,先进设备技术等进口.

--中国2月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连续第三个月下滑,降至52.2;当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终值亦降至七个月新低51.7.紧缩政策持续发力,导致制造业扩张步伐明显放慢,给政府抗击通胀、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营造空间.(完)
菜鸟~~
 楼主| 发表于 2011-3-10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穆迪下调西班牙评级至Aa2 评级展望为负面
菜鸟~~
发表于 2011-3-10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歐元1.3842...

觀望,,,
 楼主| 发表于 2011-3-10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国巴黎银行:目前预计英央行首次加息将在5月份


法国巴黎银行预计,英国央行的首次加息将在5月份,随后加息次数将少于当前市场预期。

综合媒体3月10日报道,法国巴黎银行调整了其对英国央行加息步伐的预期,目前预期该央行首次加息时间将在5月份货币政策委员会会议上,早于此前预期的8月份会议。

法国巴黎银行还预计,英国央行随后加息次数将少于当前的市场预期;预计到2011年底,CPI同比升幅将达到5%,因油价、大宗商品价格和英镑汇率均走高,而且认为英国央行只可能更早采取行动。
菜鸟~~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Mobile Version|Archiver|关于我们 About Us|联系我们 Contact Us|Y2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GMT+8, 2025-7-20 08:47 , Processed in 0.04224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7.2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