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dssheep 于 2011-5-9 16:22 编辑
CRB指数好比商品市场中的沪深300或者标普500,它的走势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整个商品市场的走势,因此对CRB指数的研究和预测是非常有意义的。
我选取了从2001年11月到现在将近十年的走势,对它进行波浪分析,见下图1和2:
图1
图1中可以看到从2001年11月CRB指数见底到2008年7月次贷危机爆发CRB指数见顶,这一期间走了一个标准的上升5浪,浪Ⅴ是主升浪;然后从2008年8月到2010年6月,这一期间走了一个下跌3浪,但这个下跌3浪是个失败的下跌3浪,因为浪C并没有跌破浪A的最低点。我把上升5浪和下跌3浪定义为第一循环,仔细研究下第一循环中各个子浪的高度关系,我们发现比较符合斐波那契比例的数字关系:
浪I的高度是69.76,浪Ⅲ高度是137.35,浪Ⅲ接近是浪I的2倍;浪Ⅴ高度是189.36,接近是浪Ⅲ的1.382倍;浪I到浪Ⅲ的高度是183.62,这一高度基本上与浪Ⅴ高度相同。
浪A的高度是273.81,浪B的高度是93.59,浪C的高度是46.5,浪B是浪C的2倍,浪A的高度基本上是浪B与浪C高度之和的2倍。
图2
图2中对第一循环的上升5浪和下跌3浪都进行了斐波那契回调线的分析,由于浪A接近浪I的原点,我们发现两个波段的斐波那契点位都比较接近,这就提供了好几个黄金叠加点位出现的可能。
当前CRB指数就在两个波段的0.618回调位处受阻,而且之前浪Ⅲ的顶点也构成了一定阻力,因此在当前的点位处月线图上以看跌吞没的形式出现一根非常大的阴线是情有可原的。
但是,我发现在第一循环的上涨过程中,基本上都伴随着一根大阴线的洗盘过程,这种洗盘在浪I到浪Ⅲ的上涨中竟然出现了5次之多(图中绿色圈所示),而且浪IV本身就是由多根大阴线构成的一个曲折型调整,与浪II的平坦型相对,这也是波浪理论的基本内容。所以,从近十年的历史经验来看,目前的大阴线还不能完全看做是长期多头走势的终结。
后市的发展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后市仍是阴线收盘,而且跌穿了两个波段的0.5点位与浪IV低点构成的黄金叠加位(这个位置也基本上是M55均线的位置),那么看跌吞没就不再具有洗盘的意义,而是代表自2009年3月以来的反弹结束,我在图1中标示的浪B和浪C与之后的一段上涨实际仅仅是与浪A同级的真正的浪B,这是一段a-b-c的上涨,接下来是真正的浪C,这个浪C很可能跌破浪A的终点,以真正完成对前面上升5浪的修正,商品市场的熊市来了!
第二种,后市小阳或者十字星收盘,大阴线跟过去十年的意义一样,完成上涨中的洗盘而已,那么基本上仍代表多头走势在延续,商品市场在完成第二循环中的浪II的调整后将继续上涨,商品市场的牛市即将来到。但是,按照我个人的交易系统来看,只有M21均线上穿M55均线后,我才确认其牛市意义。
结合以上分析,立足长期的交易策略应该是:
1.等待后两个月的走势,按照上面分析的两种可能决定在商品期货做多还是做空;
2.结合美元指数和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央行的货币政策动向,与商品期货做多或做空的方向一致操作商品货币澳元和加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