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银行撤回海外资金冲击美元
北京时间 12月9日 13:59 来源:大洋网
大洋网讯 据中国经济时报援引上海(道琼斯)消息,瑞士国际清算银行简称BIS的最新报告显示,由于预期人民币币值可能被重估,中国各银行正在将大量存放于海外的资金撤回国内,从而对美国国债和美元造成冲击。
监督全球资金流向的瑞士国际清算银行周日公布报告称,中国各银行正在通过两种途径对人民币升值预期作出反应--卖出美国国债和资助看涨人民币的交易。
中国投资于美国国债的兴趣减弱,这对美国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好的消息。中国所购买的美国国债数量在全球位列第三,仅次于日本和英国,因此,来自中国的资金对美国弥补经常项目赤字和抑制国内利率的上扬十分重要。
BIS表示,中国各银行在截至6月30日的10个季度中有8个季度都在从海外回收资金。而今年第二季度的资金回撤加剧,有高达91亿美元的资金被从海外帐户中提取。
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中国各银行存放于海外的资金较两年前的925亿美元减少了近四分之一,至704亿美元。
如果中国政府允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对中国的银行来说美国国债将成为高风险的资产,因为美国国债以人民币计算的价值将下降。
分析师表示,中国的银行本身可能不会在汇率上下赌注,将大量美元兑换成人民币。它们将资金撤回中国可能是为了满足客户对美元贷款的更多需求。换句话说,中国的银行正在帮助本国公司和外国客户进行投机,人民币被重估将使得这些客户的美元贷款成本相对降低。
中国政府到目前为止一直在坚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拒绝了美国提出的重估人民币币值的要求。美国估计今年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将达到1300亿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平,是2001年的1.5倍。
美国认为,由于中国央行自1994年起将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维持在人民币8.3元附近的窄幅区间内,中国经济近年来的持续发展未能反映在人民币汇率上。
虽然中国在有关人民币的承诺上未曾食言,但目前市场对中国是否依然故我表示怀疑,从而给全球资本流动造成重要的影响。BIS表示,外国银行存放于中国的资金远远小于中国存放于国外的资金,而中国银行从海外回撤资金的举动恰恰促进了上述两部分资金的平衡,因为外国银行在中国存放的资金也在不断增加。
中国在这几年中已经无可非议地成为全球主要的债权国。但官方数据显示,即便中国央行在今年早些时候的外汇储备超过了4000亿美元,美国也很难指望这些资金流向美国国债,甚至是以美元的方式持有。
BIS的报告称,中国银行存放在国际银行体系中的闲置资金正在逐渐减少,而这部分资金一直是外国政府弥补赤字的重要渠道。
对于中国本身而言,市场已经广泛认为人民币币值重估仅是时间问题,而BIS的数据更是为其提供了佐证。
中国政府在决定人民币汇率方面起着主要作用,BIS的报告也没有称中国银行的撤资举措会导致中国政府重新考虑其汇率立场。但其他地区的经验表明,国内人气在决定货币价值方面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BIS的数据也印证了中国央行在8月份紧缩信贷时发表的言论。当时央行表示,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不正确和不理性的预期是央行面临的棘手问题,因为这样的预期导致资金流向中国,从而增加了通货膨胀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