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开启左侧

潮起,潮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9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ww.y2cn.com
中国经济盛宴即将曲终人散?
发表于 2012-4-9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与世界其他地区一样,中国得以从全球金融危机中复苏,也是“肉毒杆菌素经济学”发挥作用的结果。北京利用中国集中控制式指令性经济的有利条件,通过政府开支和引导银行放贷来维持经济增长,以此提振了经济产出。

不幸的是,中国如今面临着大问题。

由于美国和欧洲这两大主要贸易伙伴经济疲弱,国外对中国出口产品的需求预计仍将不振。而中国国内通过举债来推动的投资也开始显现出副作用。

中国维持高增长水平的能力值得质疑。更确切地说,人们无法确定中国是否还有能力进一步刺激经济。中国是否有能力让自己的经济适应这一新的经济环境,是它重新平衡国内消费和投资的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

经济增速的放缓还会造成社会和政治方面的挑战。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多次承认,中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

传统的看法是,中国将能够利用其庞大的外汇储备、国内巨额存款和债务水平低的优势来继续刺激需求。

中国的3.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绝大部分投资于美元、欧元和日圆,投资形式以购买国债和其他高质量证券为主。由于发债者的评级被下调导致违约风险增大,以及美元、欧元和日圆对人民币贬值,中国外汇储备的价值已经缩水。

风险与现实

如果中国试图大量脱手外汇储备资产,将导致自己所投资海外证券的大幅贬值,以及人民币对相关外币的升值,给中国造成巨额损失。手握巨额外汇储备还迫使中国买进更多的美元、欧元和日圆证券,以保护现有外汇储备的价值,从而令问题的规模和风险不断加大。

事实上,中国最终将不得不减记这些外汇储备,计入损失。中国可以自愿减记外汇储备,而中国购买的海外证券因其计价货币不断贬值所发生的价值缩水也会起到减记中国外汇储备的作用。

由于中国已经发行了与这些外汇储备等值的人民币或国债,减记外汇储备对中国而言就等同于真正的财富损失。

中国的债务水平也比它通常所承认的高很多,虽然其债务大部分是内债。中央政府的债务水平较低,约为1万亿美元,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7%。此外,国有实体及有政府背景的实体总共负债2.6万亿美元,占GDP的42%;地方政府债务约为1.2万亿美元,占GDP的19%;政策性银行债务为8,000亿美元,占GDP的13%;铁道部负债2,800亿美元,占GDP的5%;政府支持的资产管理公司持有的银行不良贷款为3,000万美元,占GDP的5%。这样中国的债务总额就约为3.6万亿美元,占GDP的59%。

债务结构倒挂现象(即经济出现问题的时候借债规模反而上升,佩蒂斯(Michael Pettis)在《波动机器》(The Volatility Machine)一书中对这一现象有所阐述)会令债务规模进一步扩大。也就是说,如果经济放缓,中国直接债务和连带债务规模平都会迅速增加。

中国管理汇率的灵活性也是有限的。自从2005年7月实行有管理浮动政策并重估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以来,人民币已经升值30%。

随着经济增长和出口增速放缓(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都在下降),中国需要让人民币贬值来缓冲这种调整。但发达国家都在寻求压低本币汇率,从而刺激本国的经济增长。再加上今年是美国大选年,贸易保护主义的风险以及向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申诉汇率操纵的可能性,都限制了中国汇率政策的转寰空间。

软着陆还是硬着陆

不管你是否相信,从2007年到2008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假象。从2008年起,中国8%到10%的总体增长率是由平均占GDP三至四成的新增贷款推动的。这些贷款中,最高20%到25%的部分到头来可能会沦为坏账,亏损幅度相当于GDP的6%到10%。如果把这些亏损减去,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就会低很多。

有关中国经济的讨论,核心是软着陆还是硬着陆的问题。就连中国自己也已经表示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

软着陆的观点认为,投资和房地产泡沫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北京拥有足够的财力来放宽货币政策,推动银行贷款,以提振经济增长,同时还可以调整一些具体政策,比如购房限制以提振价格。

在这种观点看来,中国能够提高国内消费,使之取代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随着世界经济复苏,过剩的产能会逐步得以消化。增长速度逐步降下来,但不会在社会和政治上造成混乱。

硬着陆观点则认为,如果资产价格泡沫迅速破灭,中国银行系统存在的问题集中爆发,那将造成破坏性后果。恶劣的外部环境和对外投资产生的亏损会令问题雪上加霜。增速猛降,大规模的社会动荡和政治矛盾接踵而至。

当以债务和投资推动的增长周期结束时,其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中国经济模式的形成曾借鉴日本,而日本的教训也值得记取。日本经济上世纪60年代的年平均增速为10%,70年代为5%,80年代为4%,后来在债务推动下形成的泡沫破灭,在破灭后的调整过程中,日本经济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中国有句古话: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发表于 2012-4-9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巴伦周刊》:全球最佳CEO
发表于 2012-4-9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巴伦周刊》已经评出2011年度排名前30位的全球最佳CEO。评选并无任何公式,而是本刊记者根据投资者、分析师及高管们的意见得出的结果。当然,作为一本以投资为导向的杂志,我们也会充分考虑股价表现的因素。最佳CEO能够关照所有“利益攸关者”,包括客户、员工和投资者。星巴克(Starbucks)的舒尔茨(Schultz)就是最佳代表,在一个不以善待员工闻名?的行业,他却给兼职员工都提供了健康保险和退休金账户。过去一年星巴克股价上涨达50%,如此一来,股东们也乐见其成。

我们考查的CEO任职时间必须至少达到三年──最理想是至少任职五年,因为要在一家大型的组织机构发挥影响力,肯定是需要时间的。对于入围企业,我们一般要求其市值至少达到50亿美元。

掌管任何一家大企业,都须具有全球视野,最成功的CEO往往正是以卓越的国际战略制胜。

马克•贝尼奥夫(Marc Benioff)
Salesforce.com CEO,1999年上任
上榜理由:指明通向云计算之路。


Photograph by Gabriela Hasbun/Redux
贝尼奥夫是云计算之王,富有远见,围绕云计算建立了一个商业王国,走在了所有人的前面。现在,他的“软件即服务”的理念已经风靡高科技和美国企业界。贝尼奥夫完全有理由自夸,他也确实自夸了,“我们非常精确地预言了过去十年中发生的事情。”

贝尼奥夫现年47岁,他于1999年辞去甲骨文公司(Oracle)的销售职务,与人共同创立Salesforce.com,为企业提供客户关系管理的云服务。现在,Salesforce.com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云计算公司,年收入达到22.7亿美元。贝尼奥夫的最新理念是:企业的社交网络本质上是与员工和客户交谈的Facebook。投资者现在都已经把贝尼奥夫加为“好友”了。

-Mark Veverka

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
亚马逊公司(Amazon.com) CEO,1994年上任
上榜理由:改变了人们的购物、阅读和计算方式。


Photograph by John Keatley/Redux
贝索斯是早期互联网CEO大腕中唯一一个依然在位的。AOL的史蒂夫•凯斯(Steve Case)、eBay的皮埃尔•奥米迪亚(Pierre Omidyar)和雅虎的杨致远都已经离开了,但贝索斯还在,且雄风不减当年。

贝索斯不仅管理着世界上最大的网上零售公司,而且通过不断改进和降价的Kindle电子阅读器,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通过亚马逊网络服务(Amazon Web Services)提供云端数据中心处理,改变了大中小型公司的计算方式。

贝索斯慷慨地花钱以保持领先地位,与许多大型科技公司不同,他花的钱很少打水漂。截至去年底,亚马逊Kindle每周销量超过100万台,而每台售出的Kindle都可能从亚马逊网店下载十多部电子书。

-M.V.

杰弗里•博伊德(Jeffrey Boyd)
Priceline.com CEO,2002年上任
上榜理由:重塑一个破碎的公司,并主宰市场。


Photograph by Reuters/Sam Mircovich
《星际迷航》(Star Trek)中的英雄威廉•夏特纳(William Shatner)受到了所有人的关注, Priceline.com非凡复出背后的真正英雄博伊德则是一位低调的律师。在网络泡沫破灭之后的十年中,博伊德发现并开发了国际酒店市场的巨大机会。

现在,Priceline.com几乎80%的收入来自美国以外的国家,其中大部分来自折扣网站。在横扫欧洲后,Priceline.com正在努力进入亚洲。55岁的博伊德说,“我们在那里大有可为。”

就像坐进了夏特纳的旧星舰,投资者们正在无边的星际遨游:过去五年,Priceline.com的股价凌驾于标准普尔500指数(S&P 500)其他所有成份股之上。

-Andrew Bary

卡洛斯•布里托(Carlos Brito)
百威英博公司(Anheuser-Busch Inbev) CEO,2005年上任
上榜理由:给世界最大的啤酒制造商带来欢乐时光。


Photograph by Thierry Charlier/AP Photo
当布里托与商学院的学生交谈时,他总会问到一个问题,“在学校和运动场上适用的规则,为什么到了企业界就那么难以实行?”答案自然是卑鄙的政治活动。

现年51岁的布里托显然没有让企业腐败拦住他的去路。在2008年以520亿美元购买安海斯-布希公司(Anheuser-Busch)之后,他将美国南部的这家酿酒企业变成全球最大的啤酒公司。而且,他还使百威英博公司的净利润率提升了10个百分点。

布里托讨厌特别待遇,如专用汽车和司机,他宁愿乘坐通勤列车。这种做法很明智:世界各地的啤酒消费者们不会乐意听到自己的辛苦钱被花在了啤酒公司大老板的吃喝享乐上。

-A.B.

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CEO,1965年上任
上榜理由:确保继任者获得成功。


Photograph by Tim Wegner/laif/Redux
按照巴菲特的想法,最好在他退休时,他一手打造的多元化投资帝国能够继续无往不利,强盛到即便是美国政府员工保险公司(Geico)广告中的野人也能把它管理好。

确实,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从来没有如此强大过:每年从伯灵顿北方铁路运输公司(Burlington Northern)、美国政府员工保险公司和其他60多个企业那里获得110亿美元的收益。巴菲特去年斥资100亿美元收购了化学品生产商路博润公司(Lubrizol),他渴望更多的大型交易。

现年81岁的巴菲特最喜欢的事情是阅读企业年报。在2011年投资IBM之前,他已经连续50年阅读这家公司的年报。

现在,巴菲特对债券存在的“巨大”风险发出警告。他也不看好黄金,称之为一种静态资产,根本就不会“回头看看你”。巴菲特在他的位置上可能还会再干五年。在他退休后的数十年内,投资者都可能会时不时地“回头看看”他。

-A.B.

埃德•克拉克(Ed Clark)
道明银行(TD Bank) CEO,2002年上任
上榜理由:证明了良好服务的价值。


Photograph by Image Distribution/ZumaPress
克拉克知道如何在纽约招揽人气:免费的热狗和优质的银行服务。四年前,当总部位于多伦多的道明银行进入纽约时,为纽约市民同时提供了这两样东西。道明银行目前在纽约大银行中排名第五,它的目标是第三,仅次于摩根大通(Chase)和花旗银行(Citibank)。

类似的举措或许已经使道明银行成为加拿大最知名的实力派银行。64岁的克拉克注重客户服务──道明银行各分行每周营业七天,并为流浪者免费提供食物。克拉克还严格控制风险。“不要将你不愿卖给祖母的任何产品卖给客户。”这是克拉克喜欢说的一句话。真希望美国的大银行五年前就能想到这一点。

-A.B.

杰米•戴蒙(Jamie Dimon)
摩根大通集团(JPMorgan Chase) CEO,2006年上任
上榜理由:着眼宏观,重视微观。


Photograph by Brad Trent for Barron's
在戴蒙执掌摩根大通期间的所有旅行当中,最醒目的一次当属去年沿着美国西海岸的巴士之旅了。这趟旅行始发地为华盛顿州,目的地为圣迭戈。2008年,随着摇摇欲坠的华盛顿互惠银行(Washington Mutual)被其接手,美国西海岸也被纳入了摩根大通的业务版图。身穿一件印有摩根大通标识的polo衫,戴蒙一路上会见了大约5000名员工,并向他们询问自己该如何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支持。听取意见后,他会立即指派高管跟进处理,包括废除需要内部传真的规定,以及建立普通话呼叫中心。

对细节的高度重视已经让戴蒙成为他那一代人中最受尊敬的银行家。摩根大通是首批偿还救助资金的美国银行之一,它在上个月被允许大幅提高股息并实施股票回购计划。这辆超级大巴的下一站可能是“富城”。

-Michael Santoli

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
甲骨文公司(Oracle) CEO,1977年上任
上榜理由:建立了企业软件世界的“苹果”。


Photograph by Tony Avelar/Bloomberg News
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的去世对埃里森打击很大。67岁的埃里森和乔布斯是25年的好朋友,在乔布斯最后的日子里,埃里森伴其左右,劝其进餐。有些人觉得这两人完全不登对,乔布斯是嬉皮的极简主义者,埃里森则是务实的实业家。但其实,两人都具有对技术的痴迷和对完美的追求,并都在二十世纪末创建了最具生命力的公司。

埃里森将甲骨文公司打造成了企业技术的超级供应商。保持这种地位很不容易,因为云计算已经取代传统的数据中心。讽刺的是,在九十年代,埃里森是首先意识到网络功效的人之一。埃里森对《巴伦周刊》表示,“我那时曾说过‘电脑十分可笑’。互联网改变了一切。”

- M.V.

拉里•芬克(Larry Fink)
贝莱德公司(BlackRock) CEO,1988年上任
上榜理由: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


Photograph by John Chapple/Rebel Images/Sipa Press
如果你仍认为贝莱德是一家债券商,那就听听芬克是怎么说的吧。他正敦促散户和机构投资者增持股票。芬克表示,美联储(Federal Reserve)许诺将维持低利率直至2014年,这对股市而言是“良好的环境”。他称,死守现金和债券的人最后的收获会少得可怜。

芬克现年59岁,早年他作为一个抵押贷款商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1988年建立贝莱德公司,最初集中在债券业务上。但由于精明的收购,该公司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着3.5万亿美元资金,经营股权基金、混合基金和安硕交易所买卖基金(iShares ETF)。

芬克喜欢在科罗拉多州爬山,还喜欢搜集美国的民间艺术品。当然,有时候他也会抽时间为华盛顿的许多权力人士提供一些关于股市的建议。

- Lawrence C. Strauss

路•法兰克福(Lew Frankfort)
蔻驰公司(Coach) CEO,1995年上任
上榜理由:开创平价奢侈品品牌之先河。


Photograph by Thomas Iannaccone/Corbis
蔻驰公司最初是一个为美国妇女生产手提包的普通企业,在法兰克福手中,该公司如今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平价奢侈品”品牌。蔻驰仍然注重从其传统中吸取新鲜力量,今年夏天,它将推出丰富多彩的皮包和肩挎包产品,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蔻驰正是凭借这样的产品一举闻名。法兰克福称,“它契合了喜爱皮革、追求真品、注重价值的大趋势。”

法兰克福对时尚的灵敏嗅觉使他很少失败。虽然蔻驰在2009年的黑暗日子里受到打击,它现在已经卷土重来,开始大力开拓男士配饰领域和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这些胜仗使66岁的法兰克福在短暂消失后重新回到我们的最佳CEO名单上,同时他也重新俘获了投资者的心。上个月,蔻驰的股价创下了79美元的历史新高。

-Miriam Gottfried

巴勃罗•伊斯拉(Pablo Isla)
Inditex集团CEO,2005年上任
上榜理由:创建了服装业的巨擘。


Photograph by EFE/Mondelo/Newscom
在伊斯拉的领导下,快速成长的西班牙时尚零售商、Zara连锁店的母公司Inditex始终以利润为导向。

48岁的伊斯拉在任职期间大力拓展Inditex的海外市场和互联网市场。Inditex集团每年约增加500家店铺,目前已经在82个国家和地区拥有5500多个网点。Inditex的门店超过三分之一位于西班牙,尽管西班牙陷入债务危机,Inditex在该国仍然保持增长。

除了担任Inditex集团CEO,拥有法律和财务背景的伊斯拉去年还从创始人阿曼西奥•奥尔特加•高纳(Amancio Ortega Gaona)的手中接过了董事长的职务。伊斯拉继续奉行着高纳建立的理念和文化:避免大规模的广告活动,将资金用在新店开张上。

- Jonathan Buck

马吕斯•高瑞思(Marius Kloppers)
必和必拓集团(BHP Billiton) CEO,2007年上任
上榜理由:为中国提供矿产。


Photograph by Jack Atley/Bloomberg News
作为世界上最大矿业公司的CEO,高瑞思很清楚怎样与中国打交道。总部位于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集团为中国提供了约20%的铁矿石,用于制造钢材,继而生产冰箱、汽车,建造高楼大厦,等等。尽管高瑞思认为,中国的未来会出现一些疲软,但他将目光放得很长远,很可能会成为一个巨大的赢家。

必和必拓还为世界各国提供煤、铜、钾盐和越来越多的天然气。去年,必和必拓加入美国天然气钻探热潮,购买了Petrohawk Energy公司和切萨皮克能源公司(Chesapeake Energy)的部分资产。在这种发展的支持下,尽管大宗商品市场剧烈波动,去年必和必拓仍将股息上调了20%。

现年49岁的高瑞思在南非长大,拥有工程学博士学位,习惯吃素食保持体形。

-Dimitra DeFotis

罗旭德(Peter Löscher)
西门子公司(Siemens) CEO,2007年上任
上榜理由:厘清一家巨型企业,使之重新盈利。


Photograph by Matthew Furman for Barron's
如果罗旭德明天退休,西门子公司仍将是安全的。自2007年出任西门子公司CEO并了结一桩贿赂丑闻以来,罗旭德已经将西门子公司变成一个遵守规则的行为榜样,以及利润可靠的生产商。

罗旭德在奥地利出生,会说多国语言。目前,罗旭德打算进军新兴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新兴市场占西门子收入的三分之一。目标明确的他最近已将基础设施及其他城市服务定为公司除能源、医疗和工业之外的第四块业务。

作为大趋势的热切钻研者,罗旭德估计到2015年将有7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而现在还只有50%。看来,要把西门子算作新城里人的一份子了。

-Vito J. Racanelli

林爱莲(Olivia Lum)
凯发集团(Hyflux) CEO,1989年上任
上榜理由:世界水资源危机的先知先觉者。


Photograph by Jonathan Drake/Bloomberg
林爱莲具有见人之未见的本领。1989年,当时还没有人为地球的饮用水供应担忧,她以15,000美元创建了后来成为凯发集团的公司。当时她只有28岁。现在,凯发集团已经成为亚洲领先的水处理和循环利用公司。

林爱莲出生于马来西亚的穷人家庭,从小没有自来水,后来,她获得化学学位,现在是东南亚最富有的女性之一。她在凯发集团31.5%的股份价值超过3亿美元。引导公司进入中国、印度及中东市场后,林爱莲似乎已经做好为地球解渴的准备了。

-Kopin Tan

马化腾
腾讯公司(Tencent)CEO,1997年上任
上榜理由:将他的大型网络公司引向新方向。


Photograph by Imaginechina/Corbis
马化腾从来都敢于尝试。1998年,马化腾认定中国即将拥有自己的即时通讯服务,便与四个朋友创建了腾讯网,他本人从设计网页到打扫厕所什么都做。

如此丰富的经验终于派上了用场,现在,腾讯是全球第三大互联网公司,其530亿美元的市值仅次于谷歌(Google)和亚马逊(Amazon)。

当中国的互联网走向成熟时,现年41岁的马化腾明智地将公司的业务拓展到门户网站、社交网络和网游领域。去年,腾讯又推出了智能手机短信服务──微信,目前已经积累了60万用户。

因为姓马,马化腾又常被人称作Pony。投资者已经直接将他和腾讯视为了跑马场上的获胜者。

- K.T.

塞尔吉奥•马尔基翁内(Sergio Marchionne)
菲亚特集团(Fiat) CEO,2004年上任
上榜理由:将两架马车拉出深沟。


Augusto Casasoli/A3/Contrasto/Redux
使意大利汽车制造商菲亚特恢复生机对马尔基翁内来说还远远不够,他又接受了修整克莱斯勒(Chrysler)的挑战。

战绩已出:克莱斯勒的销量正在增加,2011年已经扭亏为盈,而此时距其申请破产才过了两年时间。

马尔基翁内称,“我就是个全球性的打铁工”。他在谈判中砸起锤子来也是毫不手软。2005年,他从欲甩单菲亚特的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榨出20亿美元,使一家多年深陷亏损泥潭的公司获得了宝贵的重启资金。然后,他通过削减成本、提高销售效率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了利润率。

现年59岁的马尔基翁内不喜欢西装革履,喜欢穿圆领运动衫和卡其裤。他还喜欢穿不用系鞋带的鞋子,因为他觉得系鞋带很麻烦。

- J.B.

艾伦•穆拉利(Alan Mulally)
福特汽车公司(Ford) CEO,2006年上任
上榜理由:重塑了一个美国偶像。


Photograph by Qilai Shen/Bloomberg News
穆拉利在2006年空降到福特汽车,当时这家排名第二的汽车制造商正麻烦缠身,严峻的经济形势一触即发。但这一切对于这位低调的堪萨斯人来说并不新鲜,他此前已经带领波音(Boeing)的商业航空部门度过了数次重大危机。穆拉利确实不负众望:他帮助福特削减成本,精简组织结构,将生产和设计部门扩展到全球。他促成了这个美国偶像的华丽转身。最值得一提的是,与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不同,穆拉蒂没向美国纳税人讨钱。

现在,福特在豪车市场、中国和印度市场都仍处于追赶状态,但穆拉利还有时间;他可能至少在任到2013年。好好先生也能做第一──只要他们聪明又诚恳。

-Jonathan R. Laing

大卫•诺瓦克(David Novak)
百胜集团(Yum! Brands) CEO,2000年上任
上榜理由:让肯德基炸鸡风靡中国。


Photograph by Seth Wenig/AP Photo
诺瓦克接手了一个陈旧的美国品牌──山德士上校(Colonel Sanders)创立的肯德基(KFC),把它变成中国最热门的快餐连锁店。如今,肯德基除了提供传统的炸鸡,还有符合当地口味的辣鸡块、中式早餐粥等美食。百胜集团紧紧抓住了诺瓦克所说的“二十一世纪餐饮业的机遇”。

现年59岁的诺瓦克当前的工作重点是百胜旗下另一美国本土连锁品牌──塔可钟(Taco Bell),该品牌已经推出了一些创新美食,如用多乐脆薯片做外壳的塔克饼。诺瓦克还在尝试对菜单进行升级。如在美国市场取胜当然很好,不过百胜集团超过一半的利润来自海外,这是诺瓦克深谋远虑的结果。回报则是:百胜集团的利润连续十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

-A.B.

迈克尔•奥莱利(Michael O'Leary)
瑞安航空公司(Ryanair) CEO,1994年上任
上榜理由:在欧洲摇晃之际振翅高飞。


Photograph by PA Photos/Landov
欧洲经济遭遇困境,却正好有利于廉价航空公司瑞安及其长期在任的CEO。旅客们在尽力省钱,奥莱利则不断发掘出新的创收渠道。你能相信在飞机上还能买彩票吗?奥莱利还对预订座位额外收费,到目前为止所有座位都可供预订。得益于如此这般的附加服务,总部位于都柏林的瑞安最近将今年的盈利预期上调了近10%。

同样令人称赞的是,奥莱利还是欧洲最公开呼吁自由市场的人之一。瑞安第三季度的业绩发布令英国政府因机场垄断和旅游税而受到责备。

随着航空燃油价格的上涨,奥莱利今年也将忙得不可开交。也许他会重新开始收取被废除的机上如厕费。

-V.J.R.

保罗•奥特里尼(Paul Otellini)
英特尔(Intel) CEO,2005年上任
上榜理由:果断进军无线领域。


Photograph by Daniel Acker/Bloomberg News
在充满艰辛的变革时代,奥特里尼是驾驭世界上最大的芯片制造商的不二人选。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以及广泛的企业计算机网络的潮流席卷而来,冲垮了传统的销售个人电脑“大脑”的可靠业务。曾在英特尔担任营销总监的奥特里尼,比其任何前任都更了解消费者的需求。通过一系列的新业务布局,英特尔建立了有价值的市场切入点。在服务器市场,奥特里尼已经击退了竞争对手AMD发起的一次有力进攻。

为了帮助下属理解他的新指令,奥特里尼让下属随时都可找到自己。据说,他曾经在泳池边同时接待了10位同事。他几乎令英特尔在所有方面都取得了改进。

-Tiernan Ray

约瑟夫•帕帕(Joseph Papa)
百利高(Perrigo) CEO,2006年上任
上榜理由:奉行安全第一的制药宗旨。


Photograph Courtesy of Perrigo
帕帕从一开始就意识到质量控制将决定百利高零售品牌药的命运。2007年,他在致股东的第一封信中提到“质量”一词达15次之多。

为了贯彻这个宗旨,现年56岁的帕帕每年花大量时间到遍布全球的19家百利高药厂进行视察。他要传递的信息很明确:老板希望制药业务非常流畅,不像一些竞争对手那样出现差错。这对一家一年要生产450亿片药的企业来说几乎是一种苛求。

2010年,作为寻找关联性市场战略的一部分,帕帕收购了最大的零售婴儿配方奶粉品牌,以提振连锁药店及其他零售合作伙伴的销售业绩。也许不久后的某一天,你会在某个机场碰到帕帕。

-Alexander Eule

诺伯特•雷瑟夫(Norbert Reithofer)
宝马公司(BMW) CEO,2006年上任
上榜理由:将代步工具变成赚钱机器。


Photograph by Daniel Lynch/Financial Times-REA/Redux
雷瑟夫的驾驶精确无误。虽然经济低迷期一些汽车制造商“没油了”,但雷瑟夫沿着既定路线前进,而且开始有所收获:去年这家德国汽车制造商创纪录地售出167万辆汽车,现在的增长速度甚至超过规模大于其的竞争对手大众汽车(Volkswagen)和戴姆勒(Daimler)。其利润率也更加丰厚。掌舵宝马25年的雷瑟夫在削减成本与投资新车型之间取得了制胜的平衡。他还把造车厂开到德国以外地区,以控制汇率风险。闲暇时,雷瑟夫喜欢呆在熟悉的地方。他至今仍住在慕尼黑郊外他出生的小镇上,每年还会带家人前往南非度一次假,因为1994-1997年他曾在南非管理过一家工厂。

- J.B.

彼得•桑兹(Peter Sands)
渣打集团(Standard Chartered) CEO,2006年上任
上榜理由:驾驭国际银行业务。


Photograph by Brad Trent for Barron's
一家国际化银行需要一位国际化的CEO, 英国的渣打集团正是如此。桑兹的父母是英国人,但生于亚洲──他父亲在马来西亚经营橡胶园。桑兹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长大,就读于牛津大学(Oxford)和哈佛大学(Harvard)。他娶了一位美籍小说家,住在北伦敦一座联排别墅内,很多时候都在满世界地出差。

现年50岁、顶着一头白发的桑兹看上去像一位文质彬彬的教授。事实上,他是一位出色的国际银行家:受益于在香港和新加坡取得的靓丽增长,他刚刚带领渣打集团实现连续第九年的创纪录盈利。这家银行触角之深之广令人乍舌:去年,渣打集团共面向70个市场开展业务,其中在24个市场的盈利都在上亿美元。

-K.T.

霍华德•舒尔茨(Howard Schultz)
星巴克(Starbucks) CEO,2008年上任
上榜理由:主导着一个他所创造的行业。


Photograph by Kevin Lee/Bloomberg News
舒尔茨是世界的咖啡师,从星巴克位于58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0个网点为世人提供香浓可口的咖啡。在下午茶文化根深蒂固的伦敦,当地人在星巴克的消费甚至超过了无咖啡因不欢的纽约。八十年代初期就认识舒尔茨的J.Crew公司 CEO米拉德•德雷克斯勒(Millard Drexler)称,“很少有人能够自创出一门生意,我也没见过在哪个行业有人能如此彻底地一家独大。”

现年58岁的舒尔茨在时隔八年后,于2008年重新担任星巴克CEO,通过单份速溶咖啡的创新,开拓家庭市场,重振星巴克品牌。舒尔茨善待员工,为兼职员工都提供了健康福利,且公开反对党派政治。他说,“我始终坚信应当在股东价值与社会良知之间保持平衡。”

-Robin Goldwyn Blumenthal

吉姆•斯金纳(Jim Skinner)
麦当劳(McDonald's) CEO,2004年上任
上榜理由:让“金色拱门”绽放异彩。


Photograph by Peter Wynn Thompson/The New York Times
执掌麦当劳八年后斯金纳即将华丽谢幕,快餐控和投资者都应对之报以巨无霸块头的热烈鼓掌。1971年从培训生起步的斯金纳,把麦当劳建成为当之无愧的全球最大快餐连锁品牌,在世界各地有32,000家门店。他把麦当劳门店打扮一新,在菜单中添加了色拉和其他健康饮食,并带领公司持续实现丰厚利润。斯金纳将于8月卸任,将主厨的大帽子交给总裁多恩•汤普森(Don Thompson)。但剩下这几个月他也难得清闲:今年麦当劳将新开1300家门店,并进一步扩大菜单(等着吃鸡米花吧),全面铺设免费Wi-Fi。成功似乎已经近在咫尺。

-- V.J.R.

弗雷德•史密斯(Fred Smith)
联邦快递(FedEx) CEO,1971年上任
上榜理由:带领公司沉稳穿越激流。


Photograph by Jim Lo Scalzo/Bloomberg News
1971年创造了航空包裹递送行业的史密斯,在很久以前就学会了要时刻注意风向。他比大多数人对美国经济增长的预测都更保守,对其机队的规模也是严格控制,同时明智地计划逐步淘汰高耗油的机型,购入27架新型波音767飞机。与此同时,由于亚洲市场有所疲软,他开始减慢对用于远程航线的波音777飞机的接收。

保持机动性是史密斯的典型作风。除了对机队的挑战,他还注重对技术的融合和业务流程的改进,以优化地面包裹递送和货物处理业务。

现年67岁的史密斯尚无退休计划,每周都会打几手漂亮的网球。有这位经验丰富的老手坐镇,投资者何其幸运。

-J.R.L.

雷克斯•蒂尔纳森(Rex Tillerson)
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 CEO,2006年上任
上榜理由:带领一家巨型企业找准方向。


Photograph by Jim Mahoney/Dallas Morning News/Corbis
蒂尔纳森执掌着世界上管理最佳的巨型企业之一,埃克森美孚的巨大,不仅在于其规模,还在于其业务的复杂程度。在全球六大洲上,埃克森美孚每天生产450万桶油当量的石油和天然气,更遑论其遍布全球的炼油和化工业务。

虽然不否认替代能源的合理性,但蒂尔纳森明确地指出,石油和天然气在未来数十年内可能仍是世界能源消费的中流砥柱。埃克森美孚每年花费370亿美元开发油气资源,继续取得良好成绩。该公司连续18年油气当量储量替换率大于1。

现年59岁的蒂尔纳森于1975年加入埃克森美孚,此后一路高歌前进。他是童子军的超级粉丝,自己也曾成为雄鹰童子军。他称,童子军活动“在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因为我们需要培养杰出的领袖。

- A.B.

乔•图斯(Joe Tucci)
EMC CEO,2001年上任
上榜理由:创造了一间价值宝库。


Photograph by Justin Sullivan/Getty Images
年轻时的图斯在计算机先锋企业王安实验室(Wang Laboratories)担任过高管,亲眼目睹了一家优秀的公司是如何没落和消亡的。可以说,图斯是不会让EMC走上王安实验室的老路的。多年来,图斯在研发上投入甚多,且进行了一些大胆的收购,使EMC始终走在快速发展的企业数据存储业务的最前端。总部位于马萨诸塞州的EMC占据着存储市场28%的份额,遥遥领先于排名第二的IBM。同时,EMC也在充分利用“大数据”趋势──帮助企业分析其存储的数据。图斯说,“我们从不允许自己变得安逸。”

谈到棒球时,现年64岁的图斯如果不安也不难理解。这位土生土长的布鲁克林人是洋基队(Yankees)的忠实球迷,却置身于红袜队(Red Sox)的领地。他说,“我因此受害不浅。”

- M.V.

麦尔斯•怀特(Miles White)
雅培公司(Abbott Laboratories) CEO,1999年上任
上榜理由:行业困顿中续创佳绩。


Photograph by Scott Olson/Getty Images
当怀特还是雅培公司一位崭露头角的经理人时,他拒绝了一个调任日本的机会,因为那会影响他妻子在芝加哥郊区开一家书店的计划。一些同事说他这步走错了。事实证明,这个以家庭为重的选择最终结出善果:怀特在年仅43岁时便成为公司CEO。得益于一系列精明的收购和一些成功产品的推出,例如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Humira和高端药物涂层支架Xience,雅培在陷于困顿状态的制药行业一枝独秀。今年晚些时候,怀特将进行最大胆的一个举动──将雅培分拆为独立的药品公司和制药公司。年方57岁的他应该还有足够的时间确保此举的成功。

- A.B.

柳井正(Tadashi Yanai)
迅销公司(Fast Retailing) CEO,1984年上任
上榜理由:携手大众共赴远大前程。


Photograph by Tetsuya Yamada/Bloomberg News
柳井正是一个活生生的时尚奇葩。这位63岁的迅销公司创始CEO是日本首富,是他亲手将一家地方小店发展成了拥有休闲服装连锁店优衣库(Uniqlo)的跨国巨头。而柳井正本人却痴迷于失败──他的自传名为《一胜九败》(One Win, Nine Losses)。这位老人身高5.5英尺,说话温和,却拥有为世界提供衣服的雄心。

他正以《GQ》杂志称之为“迷恋简洁的基本款”践行着这个雄心壮志。优衣库门店内布置着开放的、打着白色灯光的盒子,里面都是剪裁考究、用日本粗斜纹棉布做的衣服和纯色羊毛衫。哪怕是在经济衰退期,优衣库的销售仍取得了增长,在过去五年增长了一倍,使柳井正能够去收购一些不那么大众的品牌,例如Helmut Lang。柳井正计划一年新开200-300家门店。这可能使这家亚洲最大的服装零售商成为全球顶级品牌。

- K.T.
发表于 2012-4-9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早盘美元/加元试图进一步反弹,目前触及日内新高0.9995。上周五公布的3月份非农数据大幅差于预期,市场可能在复活节假期后对此做出进一步反应,若美股下跌可能推高美元/加元进一步反弹。技术上,美元/加元短期阻力关注200日均线、近期区间顶部1.0050,短期支持关注日内低点。
发表于 2012-4-9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芝加哥联储2月中西部制造业指数月率1.0%,年率10.1%。
 楼主| 发表于 2012-4-9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印巴寻求关系正常化
 楼主| 发表于 2012-4-9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         外交部:国际社会应对马里和平稳定加大关注和支持
发表于 2012-4-9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知情人士:索尼将裁员约10,000人
发表于 2012-4-9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知情人士周一称,索尼公司(Sony Corp., 6758.TO, 又名:新力公司)计划裁员约10,000人,约占其全球雇员总数的6%。这是该公司新任首席执行长平井一夫(Kazuo Hirai)重组计划的一部分。

知情人士表示,裁员将在截至2014年3月的两个财政年度中进行,但最终时间尚未确定。

该裁员行动是平井一夫重组计划中最新浮出水面的细节,预计裁员消息将在周四召开的公司战略会议上宣布。平井一夫4月份接替藿华德•斯金格(Howard Stringer)出任索尼的新首席执行长。

预计一半左右的裁员将在索尼此前宣布的两项重组计划中被落实。索尼上个月宣布已达成协议,将把化学产品业务出售给日本政策投资银行(Development Bank of Japan)。同时,索尼还把中小型液晶显示部门剥离给Japan Display Inc.,后者是由日本政府、索尼、东芝公司(Toshiba Corp., 6502.TO)以及日立公司(Hitachi Ltd., 6501.TO)支持成立的新合资公司。

索尼称,这两项协议将使公司雇员减少至多5,000人。

知情人士称,余下的裁员预计将有一部分在电视部门进行,该部门预计将连续第八年亏损。

这次重组将是索尼四年来的第二次重大变革。截至2011年3月,该公司全球雇员总数为168,200人。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Mobile Version|Archiver|关于我们 About Us|联系我们 Contact Us|Y2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GMT+8, 2025-7-28 13:40 , Processed in 0.04588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7.2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