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ly posted by 碧咸 at 2004-12-20 20:58:
...... 外汇市场上的交易者层次丰富......
楼主说得全面丰富,在全球汉语范围内不多见,没有源自个别新兴衍生市场内庄家、主力的主观臆断。
一时没有相反的观点,仅仅补充几点,为楼主以后的探究提供一些线索而已。
1。流行的观点中,将卢浮宫协议失败归结为当时与会的财政部长、中央银行行长没有透露干预底线。政府、学术界流行的观点是没有公开宣布的干预效果低于公开的。
2。1992年的波动受德国统一,欧洲货币统一受新的时刻表的约束,有一些特殊情况。当然放在五、六十年的历史中看,当时的特殊性不一定需要过分强调。
3。1995年的极端情况有墨西哥金融风暴的原因,也有特殊性。
4。德国从政府到民间和日本不同,非常注意避免张狂。愿意躲在欧盟的牌子后面施加影响。
5。瑞士国家银行1995年至今从未干预过外汇。
6。美国最近的一次干预好象是在1998年,克林顿时的财长鲁宾参与的。
7。美国智囊的思路是让美元有秩序地贬值,减缓国会保护主义压力,但是各方都知道对贸易影响不会太大。最终的解决方案是让美国民众自愿储蓄增加,这样就难免需要加息,但是如果现在立即加息,可能会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使美国民众继续增加贷款消费。美国作为国际金融市场最大的参与者,手段也很有限。如果真能如中文圈子里想象的庄家、主力斥诧风云,美联储、财政部真是可以把汇率打到3美元兑1欧元,把日本、中国、中东打止损洗干净,再回到1比1欧元,美国本国潜在的危机就全解决了。
但是真正的大市场里的大庄家不是这样,也不能这样。所有的小庄(比如中央银行)、散户(比如对冲基金)都玩死了,市场也就散了。
这和满清皇帝不能把贪官赶尽杀绝,互相算计又互相依存,是差不多的。
个人管见,请多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