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力平价应该是货币基于各类典型商品阶格的综合统计结果的比较。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确定一种通用的方法。典型商品的选择不同,统计方法不同,所得出的结果,即购买力平价的值也不同。 国家间的衡量,更是不知如何确定,税率,政策,和选择的地区不同,结果是千差万别的。 如果说汽车,入关前,中国的汽车贵的惊人,是美国,日本的三倍到四倍。 那人民币的比值不就应贬值200- 300%了? 又如汽油, 欧洲的汽油的阶格是美国的三倍, 你也不能说,欧元仅值美元的三分之一。 发达国家的各类典型商品(如美国 -- 汽车和房子)和欠发达国家的各类典型商品(如以前的中国 -- 大米和棉布)常常是没有可比性。
我国原有的地区类别划定,也是一种类似的购买力平价的衡量,既以满足相对应的同样生活条件而定。 如上海为八类地区,他周边的地区远低于上海的类别。
如日本以东京为标准,中国以哪个地区为标准去对照呢? 所以, 常作为一种参考数据而不能作为依据来确定一种货币的定值。
现在一种流行的方法,是劳动生产率,我们就常用这一标准或方法,为人民币的定值辩解。 反正,都是各取所需,为自己的利益服务,没有多大的意义。 所以,综合国力的评定,不用GDP和购买力平价这类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