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中国证实期铜交易损失否认政府应对此负责
外汇新闻 发表于 2005-11-17 20:17:50
有消息称,中国国家供给储备调剂中心前进口部主任刘其兵在LME建立了巨额空头头寸,造成损失。政府表示这纯属交易员个人行为,因此不会对此负责。
《中国日报》11月17日消息,中国周四首次承认一位中国期铜交易员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ondon Metal Exchange, 简称LME)造成损失,但同时表示这完全是该交易员的个人行为,并坚称这不应由政府负责。
官方的《中国日报》(China Daily)报导,中国国家供给储备调剂中心(State Regulation Center of Supplies Reserve)前进口部主任刘其兵在LME建立了巨额空头头寸,当时他笃信铜价会下跌。
该英文报纸援引一位未具姓名的中国国家物资储备局(China State Reserve Bureau)官员的话报导,初步调查发现,刘其兵个人应当为此损失负责。中国国家物资储备局管理中国的铜储备。
这是中国官方媒体对最近数周来这一震撼国际铜市事件首次作出反应。《中国日报》通常由海外人士阅览,所以上述报导被许多人士认为意在向全球市场表达中国政府对此事的态度。
常驻北京的刘其兵,曾经是代表中国政府进行交易的最优秀交易员之一,最近数周来已经从公众视线消失。LME 3个月期铜价格已涨至纪录高位,部分原因是,市场认为中国可能在对此巨额空头头寸进行回补时遇到困难。
虽然《中国日报》称空头头寸数额巨大,然而称损失仅为数百万美元,较铜市猜测的数千万美元甚至上亿美元小得多。
据一些人士的估计,假设刘其兵以当前市场平均3,500美元/顿的价格建立空头头寸,其损失仅为6,000万美元至1.2亿美元,与最近数月来其他公司报告的类似损失相比,数额并不算太大。
今年6月末,韩国的三星(Samsung)集团称,预计旗下香港交易子公司所从事的交易活动将产生7,900万美元的损失,该交易子公司从事铜和其他商品的交易。
《中国日报》报道,刘其兵所建立的期铜空头头寸介于10万至20万吨之间,定于12月21日交割。然而上述数据并非来源于中国官方,而是仅仅复述了伦敦交易员们的估计。
虽然中国政府迄今为止拒绝对存在争议的空头头寸承担责任,但报导显示,政府正在对此事进行调查。
报导援引上述中国国家物资储备局官员的话称,据这位官员所知,损失是刘其兵本人的个人行为,与政府无关。
报导称,部级机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也参与到对刘其兵造成损失事件的调查中来,说明该事件引起了中国政府高层的关注。
考虑到报导提及刘其兵是中国国家供给储备调剂中心前进口部主任,这意味著他可能已经被免职,然而报导没有提供刘其兵本人的下落或活动的进一步消息。
报导坚持认为中国政府不应对上述损失负责,这可能意味著中国无意回补该巨额空头头寸,由此可能对其他与该项交易有关的公司造成损失。
然而,香港本地一家证券经纪公司的高级分析师表示,中国很可能将仍未回补的空头头寸平仓,因为作为商品进口主要国家,中国不希望其信誉受损,这可能在长期造成更大损失。
由于市场猜测中国可能选择通过在公开市场上购买铜来回补空头头寸,LME铜价最近数天来稳步上升。而部分交易员则预计中国可能会动用国家储备对未平仓头寸进行交割。
交易员表示,如果中国动用本身储备进行实物交割,现今市场增加20万吨铜的供应量将把LME铜价从当前的逾4,100美元/吨推低至3,600美元/吨。
格林威治时间0715,LME 3个月期铜价为4,140美元/吨。
市场一直有传言称,中国国家物资储备局一直在寻求获得中国国务院(State Council)的批准,出口至多20万吨铜。
一位驻上海金属分析师表示,如果传言属实,就证明了中国国家物资储备局在LME建立了空头头寸的事实,然而目前为止还没有有关此事的官方声明,预计将来也不会有。
但记者联系国务院一位官员要求就此事发表评论时,他要求将问题书面提交。有关问题已提交过去,但国务院迄今没有答复。
管理中国铜储备的国储物资调节中心进出口处的官员吴上宜表示,他没有听说过任何铜出口计划。
上述驻上海的交易员表示,然而市场可以观察未来数周是否有铜从中国出口到LME在韩国和新加坡的仓库,这些仓库的库存是否增加将是很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中国交易员表示,中国是否选择出口铜目前仍不得而知,如果中国真的出口铜,从逻辑上来看,中国可能在12月21日最后期限前将铜运抵LME仓库,将铜出口到新加坡或韩国只需一周多一点的时间。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