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开启左侧

6月7日Y2新闻联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6-7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ww.y2cn.com
· 高考过后或迎考生观博高潮 市民考试日趁隙游园  
 楼主| 发表于 2010-6-7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法院:8名被告在25年前的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中有罪
 楼主| 发表于 2010-6-7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希腊危机主要是一个欧元区问题,而且并未被重复打包成金融衍生品出售,其“传染性”和“毒性”大不如“次贷危机”。因此,人们对其无需反应过度。倒是各国的退出计划,对全球经济会否二次探底至关重要。

近日,在韩国召开的20国集团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上,20国集团认定,全球经济可持续复苏能力脆弱,二次探底风险加大。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受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拖累。这是国际社会对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最新担忧,也是国际社会对欧元区债务危机的最新担忧。不过,笔者以为,欧元区债务危机的确影响到全球经济的复苏,但不应被夸大。

的确,始自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出现动荡。很多人担心,危机极有可能向其他欧元区国家继续渗透和扩散,造成欧元区这一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复苏进程中断,从而拖累全球经济复苏。

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但也有风声鹤唳之嫌。2009年11月,迪拜主权债务危机曾重挫全球股市,引发外界担心或会触发新一轮金融风暴。事后证明,金融市场对迪拜危机作出了“过激反应”;此次面对希腊主权危机,全球股市再次动荡,也再次表明金融市场在“次贷危机”后,神经已变得极为敏感和脆弱。事实证明,迪拜债务危机不过是虚惊一场;迪拜危机也提醒我们,并非所有“危机”,都有可能演变成全球危机。因此,在面对“希腊危机”时,我们需要更多关注的是,其能量是否也足以与“次贷危机”相提并论?因为希腊危机主要是一个欧元区的问题,而且并未被重复打包成金融衍生品出售,其“传染性”和“毒性”也大不如“次贷危机”。因此,对于希腊危机,人们无需反应过度。

不过,虽然欧元区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经开出了7500亿欧元的救援计划,但希腊主权债务危机仍未结束。“猛药”能否阻止希腊危机蔓延,仍有待观察;其对全球经济复苏的影响,同样需要持续关注。

眼下欧元区的主权债务危机问题已经吸引了众多目光。然而,与这一问题相比,另一问题对全球经济是否会二次探底的影响可能更大,却又被暂时冷落,这就是各国的退出计划。

自全球各国先后推出大规模刺激经济计划以来,协调各国退出计划就成为关系到全球经济持续复苏的大问题。对此,多国专家和官员曾多次警告说,如果各国政府过早退出刺激计划,将引发全球经济二次探底。或许可以说,与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相比,这一问题引发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更大。

在这一问题上,最需要关注的是全球几大经济体如美国、中国、印度、巴西等国的退出计划。这些大经济体的规模足够大,其退出计划也会因此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如果在退出问题上时机选择不当,这些经济体的经济复苏进程极有可能中断,经济再次下滑,乃至“二次探底”;而如果这些主要经济体出现“二次探底”,全球经济也将难免“二次探底”的命运。

也正是因为退出问题的重要性,在5月下旬举行的中美第二轮战略与经济对话中,中美双方达成共识,认为经济刺激计划退出的战略时机一定要慎重。这无疑是中美在即将召开的二十国峰会之前所展开的一次战略协调和立场宣示。
 楼主| 发表于 2010-6-7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环球时报》国际论坛连续刊登文章,认为中国经济很快将成为世界第二,但中国的经济优势并未化为战略强势,如何将中国的“经济优势”转换为“战略强势”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5月31日)。为此,作为“经济巨人,战略新手”,“制定大战略,中国不能再犹豫”(6月2日)。从总体上看,笔者感到,文章中渗透出的浮躁情绪值得注意。

  对中国的所谓“经济优势”,似乎还是冷静看待为好。确实,从GDP总量看,中国已高居世界第三,可能很快就会是世界第二。但是,无论是从人均GDP,还是从反映一国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对更全面的联合国人文发展指数看,中国都只位居世界90多位,谈不上有什么太多的“优势”。如果再从中国经济的科技化水平、创新能力、管理机制、劳动力素质以及地区发展和经济人文发展的协调性等方面看,中国的差距恐怕更大。因为中国经济“很快将成为世界第二”,就匆匆琢磨要化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经济优势”为“战略强势”,如果不是过于天真,至少也是不成熟的表现。全球化时代国际经济中的风险不断加大。某些因低廉的人力成本而形成的所谓“经济优势”, 只要稍有不慎,顷刻之间就可能会化为劣势。片面追求所谓“战略强势”,也并不符合全球化时代国与国相互依存、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在经济一体化高度发达而政治格局日益呈现多极制衡态势的后危机时代, 全力追求所谓“战略强势”,必使自己成为众矢之的。

  当前的国际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革。作为本轮国际格局大调整、大变革中重要的内生变量,中国应着眼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长远战略目标,积极运筹,趋利避害,努力维护好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权益,同时努力推动国际秩序朝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这是中国外交当前难以回避的一个核心问题。为此,对“制定中国的大战略”一说,笔者深以为然。但是,问题的关键是,中国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大战略”?如“制定大战略”一文作者所说,以追求将“经济优势”转化成“战略优势”为目标,在“做美国领导下世界秩序的参与者,还是要做世界新秩序的改革者”问题上选边站、搞“战略清晰”那样的“大战略”吗?这样的“大战略”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创新”吗?

  毋庸讳言,随着中国日益进入国际舞台中心,中国外交面临越来越多的棘手问题,中国对外工作的体制机制也需要不断与时俱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外交没有自己的“大战略”。事实上,中国所提出的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等理念以及坚持韬光养晦、积极有所作为、永远不称霸等思想都是具有极其深远战略意义、远比所谓的“战略清晰”、选边站高明得多的“大战略”。

  一些国内外学者如果只是将这些重要思想理解成出于减少自身发展过程中阻力目的的权宜之计就过于肤浅了。事实上,这些思想反映出了中国把握国际格局发展趋势的敏锐目光和从国家根本利益和世界共同利益出发作出抉择的战略思路,符合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核心价值,长期坚持这些基本战略,从根本上最符合中国的实际,最有利于为中国的和平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也最有利于中国自身的根本利益。

  中国从来就不缺“大战略”。但从古至今,中国真正的“大战略”从来都是以善谋长远,富于沉稳、冷静、耐心的品质而著称于世的,布热津斯基、基辛格等曾多次对此予以赞叹。在人类历史进入互利共赢、合作共生的新的发展阶段的今天,中国需要有什么样的“大战略”?这样的“大战略”应该建立在什么样的思维范式基础上?这是一个值得深思、也在一定程度上关乎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10-6-7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6-7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太辛苦了!
lykulou 发表于 2010-6-7 14:39



    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0-6-7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樓主好有耐性 頂~~~一下
lol1234 发表于 2010-6-7 14:41



    谢谢熊猫兄!!!

[:2-127:] [:2-127:] [:2-127:]
 楼主| 发表于 2010-6-7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 英国石油公司称已投入12.5亿美元处理漏油事件
 楼主| 发表于 2010-6-7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 美国新战略呈现4新特点 对中国期待有所变化
 楼主| 发表于 2010-6-7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阿联酋惊现"世界最斜人造塔" 斜度为比萨斜塔4倍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Mobile Version|Archiver|关于我们 About Us|联系我们 Contact Us|Y2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GMT+8, 2025-7-22 23:12 , Processed in 0.05214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7.2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